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我国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路狂飙,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30%,7天回购利率高达28%,银行业的资金困局正反映其自身风险管理未能适应业务模式和风险状况的发展变化。当前我国银行业竞争中经营对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方式还停留在“拼网点、拼规模、拼资源”的低层次阶段,盈利方式仍然以“存贷汇”业务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及金融改革的全面深入,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也进一步加剧,银行体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业的稳定,研究我国银行业的脆弱性状况,对维护我国银行稳定、金融稳定、经济繁荣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历年脆弱性状况、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银行的脆弱性大小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回顾、梳理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银行脆弱性成因的理论研究。其次是现状分析:结合银行业近年发展形势分析了上市商业银行整体现状,并对比各家经营现状。在实证研究部分:文章基于脆弱性成因理论和国际国内监管框架,从银行微观角度提取影响因素并标构建银行脆弱性指数对上市银行业近十年的脆弱性状况进行综合度量;然后文章基于这些指标运用熵值法对比评价不同类型上市银行的脆弱性状况。最后是全文的总结、相关建议及展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就近十年上市银行业脆弱性整体情况来看,从2004年至2008年脆弱性呈现为总体下降趋势,到2007年,处于前期最低点;至2009年达到高峰;2011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脆弱性总体趋于平稳。通过十六家不同商业银行脆弱性对比研究发现,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存贷款比率、短期资产流动性比率、吸收存款增长率及资本充足率指标对脆弱性权重影响较大;从银行不同类别上看,城市商业银行脆弱性较稳定,其次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最为脆弱;对比2011至2013年评价结果来看,城市银行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宁波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表现稳定的属建设银行,股份制银行表现较为稳定的属招商银行,而上涨最快的是兴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