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使用艾司洛尔抑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肯定艾司洛尔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探寻更为合理和安全的麻醉方法,为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60例,随机分为E组(患者行艾司洛尔静脉注射和静脉泵入),EF组(患者行艾司洛尔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F组(患者行芬太尼静脉麻醉),每组20例(n=20),对比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o)、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分钟(T2)、3分钟(T3)、5分钟(T4)、10分钟(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并计算心肌耗氧间接指标(RPP,即收缩压和心率的乘积)。[结果]E组:插管后除SBP一过性升高外,其它各观察指标同插管前比较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但T1、T4、T5点SBP与T0点SBP比较降低(P<0.05),T1、T2、T3点DBP与T0点DBP比较降低(P<0.05),T1、T2、T3、T4点HR与T0点HR比较降低(P<0.05),T1、T2、T4点RPP与T0点RPP比较降低(P<0.05)。EF组:插管后各观察指标同插管前比较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T3、T4点的SBP高于T0点SBP(P<0.05)且T4点的SBP高于E组,T2、T3、T4点HR与E组比较略有升高(P<0.05),T4点的RPP高于E组(P<0.05),只有T5点的SBP恢复至诱导前水平,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插管后各观察指标同插管前比较均呈升高的趋势,其中T2、T3、T4、T5点的SBP、DBP均高于E组(P<0.05),T2、T3、T4点的HR、RPP均高于E组(P<0.05),但是T2点EF组的DBP、RPP低于F组(P<0.05),T5点的SBP、HR、RPP恢复至诱导前水平,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适量的艾司洛尔静脉注入复合静脉泵入可以很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时由于应激反应导致的心血管反应,其抑制程度超过芬太尼。(2)小剂量艾司洛尔和小剂量芬太尼伍用可以一定程度的缓和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