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于18年38例新生儿胃穿孔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新生儿胃穿孔的危险因素、病因、治疗经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胃肠新生儿外科18年收治的38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对于孕周、孕期情况、产重、出生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穿孔位置、穿孔性质治疗方式行相关分析,总结这些因素对新生儿胃穿孔发病的影响及预后。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因样本量小行Fasher修正,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结果38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男性25例死亡8例,女性13例死亡1例,平均体重2309g(1400g-3650g),平均年龄82.68小时(均8天内),平均病程37.08小时,日龄217天-287天,早产儿29例,足月儿9例;收集病例中30例有APGAR评分异常;有孕期异常的患儿以组织缺血缺氧为主,无孕期异常的患儿以胃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为主,3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胃穿孔预后与性别相关(P<0.05),APGAR评分对于患儿预后有明确意义(P<0.05)。产前因素与新生儿胃穿孔发病相关,对于预后有相关不明确(P>0.05)。胎龄、产重与胃穿孔新生儿预后无法明确相关性(P胎龄>0.05,P产重>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新生儿胃穿孔主要因素:1)缺血缺氧因素2)感染因素3)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4)合并消化道畸形。新生儿胃穿孔预后相关因素:1)性别。2)Apgar评分。3)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管理。4)体重、早产、产前因素、合并症状跟预后有相关趋向,不能明确关系。外科手术适应征:1)单纯胃穿孔修补术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病程短,胃穿孔面积小,腹腔相对清洁的患儿。2)胃穿孔修补术+胃造瘘术适用于一般情况欠佳,病程长,穿孔面积相对大、穿孔部位多,腹腔污染重的患儿。3)胃大部切除术+胃造瘘术适用于胃大部坏死、多处坏死的患儿,行胃大部切除术,在保留正常胃的基础上行最大可能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