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上升、解决国际问题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社会的期待,中国是否应当承担国际责任,如何界定国际责任的对象和内容,承担多大程度的国际责任才是适度的,承担国际责任的方式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对中国的国际责任观进行研究。本文从身份的视角,以国家身份建构国际责任为分析框架,对当代中国的国际责任观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当代中国国家身份与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其次对当前中国的国际责任观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以两次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问题为案例,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国际责任观。第一章主要从中国传统和现代西方不同视角对国际责任进行了分析,为本文分析框架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天下责任观,这种中国式的传统哲学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天下责任观和国际责任观;现代西方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角度来阐述。在国际法意义上,国际责任是由国际义务引起的,承担国际责任是由于没有遵守国际法。在国际政治意义上,主要从当代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角度阐述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三个流派对国际责任的理解。第二章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主要从国家身份的维度来分析中国的国际责任观,分析国家身份与国际责任之间的关系,国家身份是建构国际责任的最关键变量。国家身份既可以界定国家的性质,如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界定国家的发展程度,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性质和发展程度就决定了承担国际责任的对象、内容和程度。国家可以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团体身份、类属身份、角色身份、集体身份等,并且国家的身份处于不断的调整与变化之中的。所以国家在承担国际责任之前首先应该对自己有合理的国家身份定位。第三章对当代中国国际责任观进行了历史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四种国家身份。本章从国家身份角度,分析了每种国家身份下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具体内容及其效果。从当代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内容来看,改革开放前主要是与战争与革命相关,改革开放后主要是与和平与发展相关。在国际责任观的表达方式上,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国际主义”,改革开放后主要是“负责任大国”。第四章对当前中国国际责任观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形成机制,主要由自变量国家身份决定,然后经由中间变量国家利益、国家权力和国家价值判断,从而界定国际责任。国家利益、国家权力和国家价值观与国际责任相辅相成,既是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因,也是承担国际责任的结果。其次,论述了中国国际责任的自我界定及其认同困境。要建构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承担国际责任的认同,先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这是承担国际责任的前提。然后是通过共同利益来加强国际责任认同。第三,论述了中国国际责任的实施。中国在实施国际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平衡与协调,处理好不同国家身份之间,国际责任与国内责任,国际责任与国家能力,国际责任与公共产品,双边方式与多边方式等之间的关系。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心在于国内责任和地区责任,承担责任的最优方式是地区多边主义。第五章论述了中国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国际责任。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承担责任的国家身份是“亚洲地区大国”身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与美国的责任逃逸行为相反,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援助。通过这次危机,改善和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承担责任的国家身份是“全球发展中大国”身份。中国在国内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国际上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出席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金融会议,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方案和措施,推动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第六章分析了中国的气候政策与国际责任。中国在承担气候国际责任的过程中应该是“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应该代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坚持“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此基础上,中国积极承担气候国际责任。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国际责任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和要求,也是中国新的发展阶段的自身需求。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家身份来确定国际责任。在承担国际责任的过程中,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协调与平衡好国际责任的重心与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