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提升,近十年来,其中极端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在我国各大城市频繁发生,给人类安全和社会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2012年北京“7.21”事件造成71人遇难,19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近百亿。高强度降雨和城市下垫面的复杂构造是引发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区不断扩展,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区降雨强度高于郊区;同时,不透水地表及下沉式立交桥遍布城区,加上城市排水系统的老化,导致部分区域积水严重;在自然与城市的共同作用下,内涝成为北京城区的汛期(6-9月)常发灾害。本文基于灾害风险分析理论,以北京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内涝诱发机制,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和受灾体的易损性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有以下几点:(1)论文构建了北京城区内涝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内涝诱发机制,结合北京城区的具体环境特征,选取风险分析的指标因子;(2)通过气象数据和下垫面空间分布数据搜集,利用GIS方法分析各项指标信息和空间分布特征,获取指标空间分布地图;(3)在分析北京城区内涝特征的基础上,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值,在ArcGIS软件中叠加图层,获取内涝灾害风险地图,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确定Ⅶ和Ⅷ等级所属范围为高风险区,统计对应的桥区和路段,得到不同时段北京城区内涝的高风险区域统计表,结果可为内涝灾害风险预测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