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在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可以说,“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因此,关注和重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79名大学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大学生的锻炼现状不尽人意,只有34.2%的大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够,主观原因“没有锻炼习惯”和客观因素“没有时间”是首要因素。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好于女大学生,不同年级中,三年级锻炼情况最好,依次是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情况不太理想,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男女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全国大学生相比,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因子分上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总体状况低。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女大学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各因子分上都低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不同年级中,三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3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不同锻炼项目、不同运动量、不同心理体验及满意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不同,中等及偏上运动量的锻炼效果较好,获得良好心理体验和满意度的锻炼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