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阴阳五行人体质的相关研究,验证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优化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理论研究、量表和专家咨询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分类法的现实需要、理论基础、优势意义、内涵要素、辨识标准、量表制定、干预方案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在对《黄帝内经》体质分类法、《伤寒论》体质观点和现代国内外主要体质分类法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对古今中外体质辨识各种学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发现将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同时兼具理论合理、条理清晰、方便应用、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的体质分类法确为鲜见,给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带来不便,这是构建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法的现实需要。在《黄帝内经》相关理论基础上,植根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合理创新,构建以五行为纲、阴阳分目的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分类法。采用文献整理、理论研究、量表、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方案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中华医典》(第五版,2014年)中《内经》类典籍的整理归类,从五行与五色、五行与五味等19个方面对《内经》“五行”含义进行探讨。结合对现代文献的归纳和体质定义,将中医阴阳五行人相关文献资料从体貌特征、心理特征、生理特征、病理特征4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基于文献研究结果和五行系统基本理论,围绕中医体质定义及内涵,确定阴阳五行人判断标准的内涵要素应包括体貌特征、心理特征、生命体征、好发症状、好发季节和好发部位6个方面,进而提炼出“六维三型”的阴阳五行人体质分类标准。“六维”指体貌特征、心理特征、生命体征、好发症状、好发季节和好发部位,“三型”指阴、平、阳三型。综合运用判断标准,从六个维度进行判断,最终确定人体的体质五行所属,并同时明确人体的生理(平型)和病理(阴型、阳型)体质。着眼于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方法的实际应用,引入量表法进行研究。以阴阳五行人体质分类标准为基础提炼条目,分为体貌特征、心理特征、生命特征、好发症状、好发季节、好发部位6大类33个条目。编制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测评初测量表,开展专家咨询工作,对量表不断进行完善。提出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分类法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从饮食宜忌、生活起居、养生锻炼、食疗疗法、音乐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药物疗法8个方面进行干预,实现抑强扶弱,平衡健康之目标。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分类法先判断出人体的生理体质,再分出病理性体质,能正确区分体质辨识与证型辨证;通过判定人体五行的所属、所缺,判定人体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提出治未病干预方案,丰富了体质调理的内容和方法。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方法的建构,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内容和方法,对于中医治未病具有积极的预防意义。结论:1、治未病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体质辨识是中医治未病的先决条件。中医有关体质学说散见于中医古代著作中,如《黄帝内经》《伤寒论》中都蕴含了丰富的体质思想,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体质分类方法现代都不便应用。现代主要体质分类方法,或理论概念混淆,或分类标准不统一,或主观性强,或将体质辨识和临床辨证相混淆,给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带来困难。2、提出构建一种全新的,以五行为纲、以阴阳分目的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分类方法。该分类法的建构,有扎实的中医理论依据,架构合理,方法方案可行。3、构建以“六维三型”为框架和内涵的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分类标准,确定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测定量表的内涵要素。该分类标准将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反复修改和不断完善,为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提供依据和基础。4、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构建中医阴阳五行人体质辨识及临床干预方案,从饮食宜忌、生活起居、养生锻炼、食疗疗法、音乐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药物疗法8个方面进行中医治未病的干预和指导,分类兼顾全面,理论分析合理,实际运用可行,使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积极的治未病思想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