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生命科学素养的重要教育方法,对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是有效指导活动开展、考查活动情况的必要保障。青少年作为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的主体,应该在对活动的评价中发挥其应有的主体性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在目前以竞赛为主要评价形式、专家主观评审为主要评价方法的情况下,寻求能够更好发挥青少年主体作用的、更为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在总结了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和生物学课堂教育教学的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STS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以及实作评价、量表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种教育理论和评价方式。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提高青少年生命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上海市6所中学272位同学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分析,初步得出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评价量表。  随后通过访谈法,分别征得了生物学科普教育专家、中学生物学教师、生物学专业研究人员和非生物学人士的意见,进而在评价量表初步构建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构建出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将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以量性评价为主、质性评价为辅。质性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对活动的优异表现给予肯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评价量表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43项。一级指标及权重分别为活动立意(0.31)、活动组织(0.22)、活动过程(0.31)、活动总结(0.16),二级指标及权重分别为活动的目的与意义(0.12)、活动选题(0.19)、活动组织者(0.09)、活动准备与组织内容、形式(0.13)、活动完成情况(0.06)、活动开展的其它情况(0.25)、活动结果的呈现(0.05)和活动反馈(0.11)。经SPSS相关性分析检验,评价体系各项指标与问卷调查结果均为极显著相关,证明本量表的构建尊重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  本课题以青少年的意志为主要依据构建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评价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具有借鉴作用和实用价值。生物学科普教育活动评价是一个逐渐生成和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的检验才能日臻完善。
其他文献
本研究把“学校变革的价值取向”置身于目前中国社会转型期这一大背景下。社会形态的变化对学校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从外因的角度来讲,社会转型是学校管
近日,走进开滦博物馆的游客惊喜地发现,在讲解员队伍中出现了年龄在6岁至14岁的“小小讲解员”的身影。他们稚气未脱,但口齿清晰,条理顺畅,礼貌待人,讲解带劲,一招一式甚是招
期刊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主观幸福感,获得不少的研究结果。其中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将蒙古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