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Net现场总线节点开发及相关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bagg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及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在工业控制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控制技术,即现场总线。它是上述几种技术的结合,是当今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热点,代表了工业控制领域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它的出现,将使传统的控制系统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性能上产生巨大的飞跃,可以说现场总线是控制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代表了一种具有突破意义的控制思想,它将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DeviceNet总线是在控制器局域网——CA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部分CAN2.0A总线协议。本文通过对DeviceNet通信对象、组合对象和应用对象等对象的含义、用途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了DeviceNet对象模型的构建方法;并深入研究了预定义主/从连接组的报文标识符及连接的分配与释放过程以及位选通、轮询、状态改变/周期的I/O数据触发规则。  成功开发出作为DeviceNet现场总线从站设备离散量I/O节点和电动机保护测控装置,给出了其功能、硬件组成、设备描述及DeviceNet通信方法并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同时,在深入剖析国外DeviceNet主站节点的基础上,选择用途广泛的PCI板卡方式对作为DeviceNet网络核心设备的DeviceNet主站节点进行设计。完成了DeviceNet主站的功能设计,以及相关硬软件设计和调试。使用自主开发的主站和从站节点及RockwellAutomation公司的DeviceNet从站构建DeviceNet网络系统,并通过了试验与连网测试。分析了DeviceNet现场总线系统的实时性,给出了系统的分时复用实时调度方法。  目前,国内对于DeviceNet节点设备的开发正处于摸索阶段,且研发大多集中于从站节点,本文对于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研究及其主站节点设备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计及相变的QP980钢的动态本构方程与动态断裂。提出了一种应变受控的拉伸Hopkinson试验装置(TSHB),取得了高应变率拉伸下发生预设应变的QP980钢试件。对回收试件进
随着电力系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方式(包括变电运行管理)已经难以满足电力企业的生产需要。 传统的变电运行管理存在很多的弊端,这种弊端体现在:电力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电力生产人员的效率低以及生产管理不严密等等。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解决方案。 于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智能的变电管理信息系统,使变电管理人
电网互联,在内部电网进行离线、在线分析时,外部网络的实时信息一般不传到调度中心,但外部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内部系统的分析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外部系统进行等值,等值模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其他软件计算精度。本文研究的外网等值模型是一种静态等值模型。该模型是基于状态估计或潮流计算,应用扩展Ward等值建立的包括缓冲网的等值模型。结合灵敏度分析,提出利用改变边界节点电压分析外网支路无功响应的方
软开关技术取代硬开关技术是电力电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移相全桥软开关电源的研制在设备的小型化、系统向多平台的扩展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能源需求逐步攀升,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了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为了实现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保的目标,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的研究快速推进,旨在促进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双向交互,更加合理地引导需求侧负荷,鼓励其参与到电网的优化调度运行中。基于DSM的电力负荷优化调度对于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电网经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