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表面铬酸转化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铝合金产品使用范围的扩大和服役环境的恶化,对铝合金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通常铝合金的失效均发生在零件表面,因此对铝合金零件进行表面处理是改善铝合金性能的有效途径。在不同表面改性技术中,由于铬离子化学转化膜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而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多数铬离子化学转化膜的耐蚀性按GB/T 6461-2002评级,其评级均在8级以下,在对耐蚀性要求较高的使用环境中,仍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铬离子化学转化膜的耐蚀性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本论文采用工艺优化的化学浸渍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六价和三价铬化学转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膜层厚度,分析了化学转化处理液成分和膜层厚度对成膜质量的影响,按照GJB150.11-1986标准对转化膜进行了盐雾试验和耐蚀性评价,获得了能制备耐蚀性良好的六价及三价铬化学转化处理液配方。铬离子化学转化膜耐蚀性能得到提升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得了更均匀致密的化学转化膜,阻碍了腐蚀介质与基材接触,降低腐蚀速率;二是提高了表面膜层的粘附性,使表面膜层不易从基材脱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化学转化膜均匀致密,微观裂纹少。均匀性、耐蚀性和与基材具有较好附着力的六价铬化学转化膜厚度约为480-540 nm。化学转化膜的耐蚀性按GB/T 6461-2002进行评级,均在8级以上,三价铬化学转化处理液所制备的化学转化膜耐蚀性可达到9级。
其他文献
三维机织结构目前已成功应用于Leapx发动机风扇机匣,而国内有关复合材料机匣包容性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通过弹道冲击试验、旋转打靶试验和数值仿真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三维编织/机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的包容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开展了三维编织/机织结构复合材料弹道冲击试验。对三种编织结构板使用圆柱弹进行打靶试验,采用高速摄像系统采集靶板入射面和出射面冲击响应过程,获得了贯穿和回弹等
为探究植物单根抗剪特性和完善根系力学特性,选取小叶锦鸡儿(Caaragan korshinskii)、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黑沙蒿(Artemisiasphaerocephala)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夹具、TY8000伺服控制拉力试验机,研究4种植物1~7mm径级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系的单根抗剪特性、影响因素以及试验根段易损
本学位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简要介绍了扩散方程的相关背景和相关问题,包括行波解和波前解的相关概念,重点梳理了三种群竞争系统行波解和波前解的相关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拟单调条件和弱拟单调条件.本文的第二章考虑如下的带有时滞的非局部扩散竞争系统连接(1,0,1)和(0,1,0)行波解的存在性,(?)事实上,我们先通过一个变换将系统转化为合作系统,考虑连接(0,0,0)和(1,1,1)行波解的存在性.
关怀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的关注,旨在尊重人的合理诉求和人格尊严,通过温馨问候、温暖呵护与温情相助,实现对人类精神解放和自由发展的追求。民办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初心与使命。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民办高等教育必然要致力于对人的普遍关怀,肯定大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取向,
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常面临各种非生物及生物胁迫。在长期的进化中,植物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胁迫适应机制。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最大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中间锦鸡儿(Caraganaintermedia)属豆科锦鸡儿属,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耐旱、耐寒、耐盐碱的灌木树种。本研究克隆了 3个中间锦鸡儿NAC基因,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克
本文主要应用变分法和临界点理论研究两类Klein-Gordon-Maxwell系统非平凡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本文的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Klein-Gordon-Maxwell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Klein-Gordon-Maxwell系统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将要用到的抽象定理.第三章研究一类带有次线性项的临界Klein-Gordon-Maxwell系统.在位势函
自由界面处气泡破裂引起的射流现象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中,如蒸汽发生器的液滴夹带、起泡酒香味的扩散等,因此实现射流液滴的可控十分必要。目前关于气泡射流的研究,主要集中
亲属制度一直是人类学关注的重点,其研究始终披着“宗族”的外衣。随着社会变迁,学界注意到姻缘、地缘、业缘与血缘关系在活动中的交融将是一种必然,但却少有人注意到其变化的复杂场域性。本文基于亲属制度理论,以河南W村的打鼓活动为田野个案,以打鼓活动中参与群体的变化为研究内容。调研发现,在民间体育参与过程中,村民交流虽然都会表达“我们是一家人”,但不同场域的亲属结构涵盖范围却存在差异:在仪式性场域下往往呈现
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抗菌性和光学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学传感器、催化剂、药物输送和电池等领域。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合成法相比,生物法因其绿色、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生物方法合成银纳米颗粒需要还原剂和保护剂的同时作用,而因高溶解氧、强UV-B辐射和低温等导致的氧胁迫是影响北极海洋微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从北极海洋沉积物筛
传统的金属材料镗杆,由于固有频率和动刚度较低,在高速镗削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颤振,从而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难以满足加工技术要求,而且使刀具寿命降低。为了确保加工系统有较好的切削稳定性,一般会降低切削用量或者提高镗杆本身静刚度,但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这会降低加工效率,并且单纯的提高镗杆刀体静刚度已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加工工艺,因此需要设计开发一种新型减振镗杆以提高减振系统以及切削系统的动刚度。同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