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作为现代中国乃至东亚历史上独具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与内涵的都市空间,作为中国开设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充分的租界所展现的特殊现代化历程有着辐射整个东亚的独特性与历史价值。现代韩人关于上海的旅行书写曾风靡一时,大量地发表于韩国国内各类报刊,昭示着韩人对上海及东亚现代进程的时刻关注。这些旅行书写大大超越了文学文本的范畴,是韩国旅行者跨越国界、刻录中韩两国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库。而当时的上海作为链接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复合型接触地带,实地提供了韩人接触西方并在此体验现代性与多民族混杂现象的迂回空间。本文在借鉴了玛丽·路易斯·普拉特对帝国旅行书写的诠释方法、居伊·德波的景观理论、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以及相关后殖民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文本的细读,将韩人上海旅行书写的总体内容与书写特征作了分类归纳,主要包括上海都市空间中的景观描写、多民族文化融合书写、两极化与悲情化故事叙事倾向以及韩人在上海发现的抵抗主体的复数性及弱小民族的联合可能性。首先,韩人旅行书写中关于上海的景观描写可分为物质景观与文化景观两种。韩人对上海物质景观的不自觉关注体现了王一川所指出的心理与感官层面的文学现代性与生存环境现代性之间的相互投射关系。而其关于上海文化景观的书写,时刻突出物的条件与外观,亦间接表现了韩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发达物质文明的向往。借用德波的景观理论和张一兵的景观霸权观点,本文得以进一步指认上海景观书写中韩人作为观看者暨被支配者无意识的价值认同。其次,通过梳理洪阳明、朴庆姬、李光洙等韩人知识分子上海旅行书写中的多民族叙事,本文发现了借助上海这一多民族混居的特殊空间,韩人得以更直接、深入地接触并体验西方及其他民族文化。同时也正是在韩人所谓客观地对上海国际化特色的描述中,潜存着文明间的冲突与差别化实质,这种多民族融合表象所透射的正是东西方联动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掠夺间的隐秘共谋关系,且无论是租界管理还是日常生活的公共性方面,西方强国不容置疑地占据了上海的中心地位。当韩人在上海实地与西方人发生接触时,与其说现实的客观差距使他们自我矮化,不如说其自身的东方主义视角强化了西方的雄强化形象并同时加固了民族间差别化的印象。接着,本文从整体结构性角度深入剖析了韩人上海旅行书写中将文明与堕落、诱惑与危险并置的书写惯性。借助法国比较文学形象学家莫哈的形象学理论,指出了韩人畸形化书写上海现代性时折射出的猎奇心理及其对现代性既艳羡又排距的纠葛心理。此外,韩人上海旅行书写中还包含有若干则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具有相似的叙事框架。第一类是以韩国男性与上海卖淫女的邂逅为题材,通过将卖淫女形象高贵化、去肉欲化来掩藏作者自身陷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矛盾的性欲望。第二类爱情故事充斥着诡异的悲剧感,且皆以女性人物被杀害为结局。这不仅表现出韩人男性知识分子企图通过女性的惨剧控诉帝国主义残暴的目的,也反映了将女性作为祭品生产民族集体抵抗情绪的男性作者意图。最后,韩人的上海旅行书写作为现代韩国历史与政治的外延,保存了众多青年知识分子留学上海的珍贵记忆和大批民族志士的流亡经历。通过照亮他们在上海的寒窗岁月和抵抗经历中闪光的记忆现场,本文企图再次唤醒现代韩人主体性话语中被尘封的集体经验与记忆,并揭示上海作为包容更多可能性的场域,给各弱小民族及被压迫群体发现并展示主体性、联合抵抗帝国主义提供了可能。韩人的上海旅行书写不仅是复原东亚历史现场和保存着韩人现代意识变迁的宝贵历史记录,更是重拾韩民族现代转型期的集体记忆、发掘主体性塑造的新的可能性的重要文献。作为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交织存在的上海旅行书写亦是解构现代韩人幻想上海、幻想现代的钥匙,由此我们得以再次反思东亚整体现代化进程中潜存的诸多问题并试图找寻应对这些现代式困境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