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大多数实体肿瘤的生长都依赖新生血管的支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居中心地位,而flk-1(fetal liver kinase 1)是VEGF发挥作用的关键。阻断VEGF与flk-1的接合可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我们制备抗肿瘤血管生成口服DNA疫苗pcDNA3.1+/flk-1(n1-7),研究该疫苗抗C57BL/6J小鼠胃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1.提取C57BL/6J胎鼠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VEGFR2胞外cDNA全长序列flk-1(n1-7),以质粒pcDNA3.1(+)为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3.1+/flk-1(n1-7),经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COS-7细胞,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2.将pcDNA3.1+/flk-1(n1-7)转化感受态减毒沙门氏菌SL3261,制备成以SL3261为载体的口服DNA疫苗。3.将小鼠分为疫苗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两周内各口服接种三次后,用MFC细胞建立胃癌皮下动物模型,观察小鼠的中位生存期。4.将小鼠分为疫苗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两周内各口服接种三次后,用MFC细胞建立胃癌皮下动物模型;流式细胞仪分别于接种疫苗前、接种疫苗后、接种MFC细胞后测血液CD3+值和CD8+值;接种MFC细胞28天后处死全部小鼠,取出肿瘤,称重,测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观察疫苗对小鼠MFC细胞皮下肿瘤的抑制作用。5.将小鼠分为疫苗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两周内各口服接种三次后,从胃前壁浆膜下接种MFC细胞,建立胃癌肝脏转移动物模型;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流式细胞仪分别于接种疫苗前、接种疫苗后、接种MFC细胞后测血液CD44v值;接种MFC细胞20天后处死全部小鼠,取出肝脏和胃,称重,测体积,病理学检查,体视学计数肝脏肿瘤转移灶个数,观察疫苗对小鼠肝转移的抑制情况。6.将小鼠分为疫苗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用MFC细胞建立胃癌皮下动物模型,然后再口服接种疫苗,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中位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