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碳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世界范围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开始不断加强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并正在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这一问题在中国更加突出。国内几十年的工业化进程形成大量的碳排放,造成我国气候在近十多年发生急剧变迁,突出表现为气温明显上升和极端天气频发。这些变迁最终造成生境破碎、物种灭绝,致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脆弱化趋势不可逆转。尤其担忧的是:气候变迁正在对中国的农作物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开始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外加上碳减排策略实施效果较为缓慢的不利局面,于是农作物应对碳排放的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的煤炭富集区,一般集中了能源开采、提炼、生产和发电的各个过程,既是碳排放载体的源头,又是消费能源的化工基地,由此在碳排放与农业生产之间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复合性关系。立足煤炭富集区农业生产对碳排放的回应研究,无疑会对建立我国农业应对碳排放的机制产生积极的建设性价值。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我国碳排放较为显著的煤炭大省山西省作为研究对象,立足山西省的碳排放量、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变化强度都位于全国首位的前提下,展开本文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构为:第一章,在阐述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前提下,总结相关文献,提出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分析碳排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山西概况,验证碳排放对于农业的影响方式,以便为下文分析碳排放所带来的农业变化情况的实证分析和农业对碳排的各种回应提供基础。第三章,分别从粮食总产量和不同作物品种的产量对碳排放的反映情况、相应的政策回应情况和实施效果的评价、农民自身生产方式的回应和评价三个方面采用实证检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山西农业对碳排放的回应作出分析。第四章,在前文基础上有针对地提出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应对由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五章,对全文的亮点和不足作出分析,并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展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粮食总产量对碳排放的反映是增加趋势,表明气候变暖对山西农业整体有利,而一些农作物品种,如高粱、谷子、水稻和豆类则表现出产量降低的趋势;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山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而在固碳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效果不显著;山西省的低碳农业发展不佳,农业生产方式亦然处于增加农业碳排的阶段。根据所得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退耕还林需在间断期后继续大力推进,但主要进行宜林地和荒山地还林,适当地进行退耕地还林;低碳农业需要在山西省大力展开,找出之前低碳农业实施效率低的原因,借鉴我国建设生态农业的经验,从政府的大力政策扶持和教育宣传方面做起,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培育出气候变化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并减少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碳排放强度,有效系统地发展大型农场制度,不断促使农业各个产业之间的调整和平衡发展;借助和结合三农政策提出一揽子的系统的改进措施,而不仅仅是从单一方面入手,同时保证各措施的实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