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新能源领域本科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拂晓”,全球生产组织模式、生活方式已经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新能源产业如何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挑战,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又将如何应对新工业革命的冲击、适应和支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给出清晰的回答。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呈风靡云蒸之势,但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供给却捉襟见肘,培养方式相对落后,知识结构的前瞻性不足,不能有效适应新工业革命的挑战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要求。高素质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部分,课程体系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它必须适应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要求”,能够给予学生满足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它必须满足新工业革命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能够奠基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对我国十余所高校新能源领域本科课程体系的综合分析表明,现有课程体系基本上还固守着自上而下的传统知识架构和“车厢式”课程模式,与培养目标脱节,课程结构单一,全球化意识不足,导致整个本科课程体系前瞻性明显不足,跟不上新工业革命的步伐,与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高校新能源领域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整体优于国内。他们主要通过提高课程模块中通识基础课程的开设比例来增强课程的通识性、基础性和综合性;通过在课程内容中加大对经管法及伦理教育的力度来贯彻“宽理论,厚基础”的教育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新革命的挑战。同时,其本科课程体系也存在如选修课比例过低、课程内容过多强调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和不足。为此,我国新能源领域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应当首先明确面向新工业革命的新能源领域本科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凸显课程体系面向新工业革命的内涵;其次,改革课程模块,打造和融入前沿特色课程,构建一种纵横协同的“过程式”课程模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第三,重组课程内容,充实经管法及伦理教育,强化课程综合性,实现课程与国际接轨等,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构建完整知识观,使其能够更好地把握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前瞻和应对新工业革命浪潮。
其他文献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生活压力,使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容易出现特殊的心理问题。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足如何促进
根据新型制冰方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滴在流动油介质中的传热、碰撞接触及合并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油水多相流动混合物中的连续介质油和离散水滴分别建立适时动态分布参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煤粉、弹药等含内热源的可燃性多孔介质传热过程在自然界和工程中广泛存在。文中分析了可燃多孔介质的热传递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导热计算模型,给出了典型物种在内热源作用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