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红瑞木的比较结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d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摄影技术,对生长在长春两处不同生境——旱生和湿生环境的红瑞木(Cornus alba Linn.)的叶片和叶柄进行了结构植物学研究。实验结果证实红瑞木具有更适应湿生环境生长的结构。在旱生环境采得的红瑞木,其叶片表皮覆有较多丁字毛,这是红瑞木典型的毛茸类型,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同时,表皮毛多,也可以更好的避免强光照造成的灼伤,保护植物体;角质层加厚,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分的过分蒸腾,也是植物加强对自身的保护,防止外来微生物入侵的适应性表现;叶片较厚,但通气组织不如生长在吉林农业大学湿生环境的红瑞木发达,表明红瑞木结构在适应干旱乏氧的土壤时有所变化;叶片及叶柄在染色时都有明显的红色着色,是纤维化的表现,这与湿生红瑞木有所不同。在湿生环境生长的红瑞木具有典型的湿生结构特征。其表皮丁字毛相对较少,在光镜下难以见到,似乎是在湿生环境下有所退化;气孔减少,间隙大,无下陷现象;叶片大而薄;有通气腔,而栅栏组织几乎退化;叶柄明显增大,有两层厚角组织,这些都是红瑞木为吸收更多水分和光照,适应湿生环境生长的表现。也与旱生红瑞木结构有明显差异。实验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叶片厚度,表皮气孔数、丁字毛数以及疣突数等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叶片厚度,表皮气孔数、丁字毛数以及疣突数大小均与所处生态环境有关;3组各20个测量数据显示出湿生环境下红瑞木叶片厚度有所增加,叶柄增粗,叶柄厚角组织厚度减小;表皮丁字毛减短、减少,气孔数、疣突数均显著减少。充分表现了红瑞木为适应环境所发生的显著结构变化。对生长在长春两处不同生境——旱生和湿生的红瑞木(Cornus alba Linn.)的叶片和叶柄进行的比较结构研究有力的证实了: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红瑞木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红瑞木更适应在湿润环境,以及充足的光照下生长,即湿热环境下生长良好。实验结果说明: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植物的结构特征,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使之适应不同的环境。实验为更适宜湿生环境的红瑞木找到了结构植物学证据。从结构植物学的角度为其能在东北,特别是长春地区良好生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长春地区在城市美化,环境改造以及经济药用价值上更好的发展和利用红瑞木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CO2分离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物质气化法生产生物燃料以及沼气的提纯和净化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商业化的CO2分离技术能耗高,所以还需要开发新的低能耗的CO2分离技
学位
该文研究了用乳胶膜进行苯-环己烷的渗透蒸发分离过程,并对该过程进行数学模拟,编写了渗透蒸发过程模拟软件包PvSim 1.0 for Windows.对优先透有机物的乳膜进行了探索,实验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