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内超声评价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系列研究 第一部分:血管内超声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和粥样硬化家兔腹主动脉离体成像 本研究评价了用血管内超声(IVUS)成像离体测量动脉径线和形态学的准确性[4.8F(20MHz)和3.5F(30MHz)]。离体家兔(正常6例18个血管段,粥样硬化6例17个血管段)腹主动脉超声测量与其组织学测量比较。正常血管段的腔径、内膜及中层厚度相关显著(r=0.97,0.95,0.92);粥样硬化血管段的腔径、内膜及中层厚度相关亦显著(n=17,r=0.97,0.94,0.89)。研究还发现正常家兔腹主动脉血管壁在超声图像上呈同心性层状表现,粥样硬化腹主动脉血管壁则有不均匀回声增强和减弱区。血管内超声成像可根据病变的回声特点确定病变组成成分(钙化回声增强并伴后方声影,以纤维化为主的斑块回声增强但声影不明显,以脂质成分为主的斑块回声减低)。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可提供正常和粥样硬化小动脉高分辩率图像并准确确定血管形态学和径线。 第二部分: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前后血管内超声应用价值研究 为了评价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IVUS应用价值,我们应用IVUS对未接受PTCA治疗或PTCA前后12例患者(正常1例,冠心病患者11例)的冠脉进行了在体成像研究。 一.IVUS在体检查冠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除1例冠脉正常者外,11例PTCA前或/和后接受IVUS检查的患者在进行冠脉内介入性导管操作时均出现轻重不一的心前区不适,即刻暂停导管操作并推注硝酸甘油等药物后缓解;无1例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中止检查或/和治疗程序。在PTCA前或/和后,左主干(LMCA)8支、左前降支(LAD)11支、左回旋支(LCX)1支、右冠状动脉(RCA)1支共21支血管接受IVUS检查,适当操作时均获得了高分辨率图像。 二.IVUS显示血管壁的回声特点 1例冠状动脉造影(冠造)显示正常者,IVUS亦未发现内膜明显增厚。图像清晰时,管壁呈三层回声表现;管腔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接近圆形。1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IVUS检查的8个LMCA和10个冠造参考血管切面面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有局灶性斑块者(n=8)管腔形态不规则。而在冠造图像上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微不规则。3例患者明显病变的血管切面(n=17)PTCA前内膜均明显增厚。同心性增厚(n=2)者管腔均较规则,偏心性增厚(n=15)者部分(n=7)管腔较规则。当斑块内无钙化(n=11)时,管壁仍呈层状表现。同轻度病变血管段比较,病变分级明显增大(P<0.005)。10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切面(n=80)PTCA后内膜均仍明显同心性(n=11)或偏心性(n=69)增厚,残存明显的斑块,管壁回声仍呈层状表现(无钙化时,n=41);内膜未出现明显的裂口或夹层(n=49)时管腔仍较规则。同术前相比,病变分级较重(P<0.005),钙化较多(P<0.005),软斑块较少,硬斑块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