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塘江海塘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及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受到历朝历代政府的重视。明清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动用大量官帑并且采用捐纳、丝捐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修筑海塘工程,尤其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更是不惜以倾一国之力来完固海塘。到了晚清,随着中央权力的弱化,政治时局的变化,塘工的兴修与管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海塘经费筹集方式就呈现多元化趋向。并且受晚清最后十年地方自治运动的影响,浙江地区的知识分子、绅商和开明官员在1908年前后,开始积极主动谋求海塘工程的制度改革,这一次改革也成了塘工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但是由于已有文献资料的缺陷,学界对于晚清海塘的内部机制的具体运作以及与政治、社会的关系并未有清晰地了解。本文将以晚清钱塘江海塘工程为研究对象,概述海塘修筑的自然社会环境、历朝历代修筑情况,重点阐述晚清塘工修筑尤其是海塘工程改革。在此基础之上,逐一分析钱塘江海塘工程中的三股力量:官员群体、绅商、舆论媒体,认为晚清的中央王朝在处理地方事务过程中,总是受到各方因素如绅商、舆论媒体等的制约与牵制,呈现出一种被动的姿态。其许多决策的出台和推行往往是应对各方制约因素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