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藏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上,地理位置特殊。太阳能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宗教信仰盛行,大大小小的佛教寺院遍布,丧葬方式之一天葬备受关注。藏人作为一个跨境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青海、甘肃甘南、四川西部、云南迪庆和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婚葬习俗。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宗教文化、婚葬风俗、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藏在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开始受到关注。唐代吐蕃王朝(618年—842年)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古代帝国,松赞干布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并且与唐朝以及唐朝以外的其他周边诸国、诸地区联系。直到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被拉隆贝吉多杰刺杀,吐蕃王室发生内战,吐蕃王朝被推翻。统一的吐蕃王朝分裂成若干个小邦。吐蕃王朝覆灭、藏族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藏传佛教后弘期到来。自19世纪前半期匈牙利人乔玛开创了西方藏学以来,俄罗斯、日本、印度、欧美等国相继开展了藏学研究。当今世界藏学已然成为一门世界瞩目的显学。世界范围内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藏学机构,中国有五十多家藏学研究机构和两千多名藏学学者①。世界范围内藏学机构不断成立,藏学研究人员不断增加,藏学的国际化不断加强。由于日本和西藏都处于东亚范围内,日本政府对西藏探险与研究提供的支持和日本较好的学术传统等诸多原因,日本的藏学研究起步早、发展快。1812年近藤重藏《喇嘛考》和1877年小栗栖香顶《喇嘛教沿革》三册算日本较早的藏学研究著作。1954年日本藏学家石滨纯太郎创立了日本西藏学会,算是正式创立了日本的藏学研究体系。至今日本的藏学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日本关于吐蕃的研究成果很多,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吐蕃的政权、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日本的藏学研究概况有所介绍,比如秦永章2006年《日本藏学发展简史—萌芽和创立时期(1812—1954)》②、樱井龙彦和李连荣2006年《百年日本藏学研究概况》①、张亚莎2006年《1985—1998年日本的藏族史研究》②等。本文主要探讨日本藏学领域有关吐蕃对外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思考总结,分析其研究特点。全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吐蕃与唐朝的关系研究。因为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成果最多。故笔者将其列为一章,探讨了吐蕃与唐朝的战争研究成果、吐蕃与唐朝的会盟和亲研究成果、吐蕃支配时期的敦煌研究成果。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吐蕃与唐朝以外的其他周边诸国、诸地区的关系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吐蕃与突厥、回鹘、西域(包含中亚)、吐谷浑、南诏的对外关系研究成果,还包括处于欧亚大陆局势中的吐蕃研究成果。第三章笔者对日本学术界有关吐蕃对外关系研究成果进行了思考总结。首先,基于所阅读的材料,把唐代吐蕃王朝分为七世纪前半期、七世纪后半期、八世纪前半期、八世纪后半期、九世纪前半期五个历史时期,总结吐蕃王朝的对外关系总结。每半个世纪吐蕃对外关系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日本学术界有关吐蕃对外关系的研究也相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其次,从研究内容、研究特点、研究深度三个方面评价了日本学术界有关吐蕃对外关系的研究成果。最后,鉴于日本学术界有关吐蕃与大食、吐蕃与印度的对外关系研究成果非常少,做了补充。总体来说,日本学术界有关吐蕃与唐朝、突厥、回鹘、西域(包含中亚)、吐谷浑、南诏诸国、诸地区关系研究成果很多,其中唐蕃关系研究硕果累累,唐蕃之间的和平外交主要侧重于唐朝二位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唐蕃十余次会盟等方面。日本学者从吐蕃王朝时期包含东亚、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整体大局出发,分析各个政权之间的战和局势、利益关系。可以说日本学术界吐蕃对外关系研究是对同时期其它政权内政外交的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日本有关吐蕃对外关系研究学者(佐藤长、山口瑞凤、长沢和俊、藤沢义美、森安孝夫等)和二十一世纪学者(菅沼爱语、大原良通、旗手瞳、岩尾一史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藏学和吐蕃对外关系有着重要作用。日本学者从穆斯林史料和突厥文史料等研究吐蕃的方法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