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清日在朝战略对峙问题研究(1875-1895)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向为清藩属,但因自顾不暇清一直对列强与朝鲜的纠纷采取体面地置身事外的态度。英、美、法等国都都曾因与朝鲜纠纷而要求清政府为朝鲜负责,均被以“朝鲜向为中国属邦,一切内政外交均得自主”为由所拒。  1875年,日本挑起“云扬号事件”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日本势力开始侵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清王朝的门户。为防止日本吞并朝鲜进而对清王朝的安全造成威胁,李鸿章开始调整朝鲜半岛政策,期望将“以夷制夷之策”沿用至朝鲜半岛,劝导朝鲜与西方各国立约通商,以建立半岛大国均势的方式来制约日本对朝鲜的野心,希望既阻止日本侵朝,又避免与日冲突。在此阶段清政府一方面加紧构建大国均势,一方面暗中为日本对朝扩张设置重重障碍。  1882年“壬午军乱”突发,日本借机发兵朝鲜。此时“大国均势”尚未构建成型,为防日吞朝,清政府被迫强势介入。军乱平定后中日军队驻留朝鲜,对峙局势升级,清政府改采较为激进的战略应对日本威胁。通过《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等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其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清政府的激进措施起到了反制日本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中朝关系产生裂痕。  1884年日本再次发难,扶植朝鲜开化派策划并参与“甲申政变”,被清军所镇压。中日共同从朝鲜撤军,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与此同时半岛“大国均势”也已形成。“甲申政变”后清政府迎来了在朝鲜半岛的全盛时期,开始以更为激进的方式捍卫其优势地位,导致中朝关系几近破裂,因朝鲜问题而与西方各国摩擦不断。清政府落入了自己为日本所设置的圈套中,陷于大国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苦心经营的“大国均势”不仅没有起到制约日本的作用,反而成为清政府的枷锁,清日战略对峙以清方的失败告终。  清王朝与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对峙在中国近代史具有一些殊性,其朝鲜半岛战略是代化国家安全战略观的一次萌发。近代清日在朝战略对峙是清政府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一次失败尝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