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5年到1945年台湾在被日本占领的五十年间,台湾的知识分子在日本殖民时代掀起并推广了新美术运动,这个新美术运动成为台湾走向西化(或现代化的)的美术史篇章。深刻挖掘并正确认识日据时期西洋绘画在台湾的传播,对西方艺术东传的过程进行阶段性的探讨及地域性的寻索,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段历史的研究是整个中华美术发展中的一部分;这段传播历史是成功的,有经验可借鉴,值得研究;这段历史的研究对于海峡两岸艺术传播的开展有可借鉴作用。 日据时期西洋绘画在台湾传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材料。例如谢里法《日据时期台湾美术运动史》一书,原先在《雄狮美术》连载,后由艺术家出版社出版,是二十年前第一本研究日据时期台湾美术运动的书。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并对这时期的美术活动产生兴趣。接着陆续读到更多研究台湾美术的专著,精确深入,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因此,作者想从传播学的视点对造成这一段台湾美术日益兴盛的源头作一种深入的探索。 现代派美术思潮是从印象派这个时期开始的。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是与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的。 日据时期,西方现代绘画在台湾的传播的主要方式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推广西方现代绘画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传播的体制、方式中包括学校教育、留学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以及画家的传播,画作和画评的传播、画派交流的传播、展览的传播等,这是体制和民间混合出现的传播方式。 通过日据时期台湾中国画传播发展和西方现代绘画传播发展的比较,引发了关于日据时期西方现代绘画在台湾传播的一系列思考。 西方近代绘画产生于西欧,经过传播不断地扩展空间,它向东方的传播过程最先始于日本,并使得区域文化得以结合,跨出了西方美术东传的第一步。关于日据时代西方绘画在台湾传播的再研究,结合现代历史学的相关研究,具有高度的经验性和实践性,使判断服从于材料,价值取向服从于历史根据。"历史研究应当成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部分",我努力把握这个重要的论点,将西方现代绘画东传日本、再传到台湾的历史事迹,用客观的角度梳理出来。 传播促使了文化的变迁和整合,促使了文化的延续。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传播理论研究才刚刚兴起,有必要探讨各种传播理论在不同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中进行更具有适应性的调整、改进和创造,本土化就意味着在接受跨文化传播时对学术共同体的检验和评价。将不同文化的经历加以研究,与传播理论和方法加以建接,抽象出具有理论内涵的概念和命题,搭建本土化和理论整合的桥梁。西方现代绘画的东传是笔者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一个起点,继而想对传播研究中本土化的拓展和深化作出贡献,积极参与到国际学界的"知识整合"过程之中。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了日据时期西洋绘画在台湾的传播。纵观整个历史,着眼于当下,目前台湾和大陆海西地区各项的交流如火如荼、热烈兴旺,中华民族开启新活力的时代已来临,海峡两岸艺术的交流发展的脚步无法阻挡。只有交流,才能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只有交流,海峡两岸艺术的提升才有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