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进一步研究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αT3细胞)中NPY、mi R-15a/mi R-16和Bcl-2之间的相互关系,及NPY、mi R-15a/mi R-16、Bcl-2各自在96 h内的变化规律,同时观察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以期探讨NPY、mi R-15a/mi R-16和Bcl-2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而深入了解NPY在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另一视角探讨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或许对现有理论进行补充,为垂体腺瘤的基因治疗增加新的实验数据。内容:本实验对αT3细胞进行分组培养,各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观察各组(Ⅰ~Ⅸ)αT3细胞中各时间点NPY、mi R-15a/mi R-16和Bcl-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及各组(Ⅰ~Ⅲ,Ⅷ、Ⅸ)各时间点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应改变。最后对各组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方法:1.细胞来源: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系(αT3细胞)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提供。2.实验分组:Ⅰ空白对照组;ⅡNPY增强剂组;ⅢNPY拮抗剂组;Ⅳ化学合成针对mi R-15a反义核酸分子转染垂体瘤细胞组;Ⅴ携带mi R-15a脂质体转染垂体瘤细胞组;Ⅵ化学合成针对mi R-16反义核酸分子转染垂体瘤细胞组;Ⅶ携带mi R-16脂质体转染垂体瘤细胞组;ⅧNPY增强剂和携带mi R-15a脂质体干预组;ⅨNPY增强剂和携带mi R-16脂质体干预组。3.各组分别在0 h、24 h、48 h、72 h、96 h应用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PY m RNA、mi R-15a、mi R-16、Bcl-2 m RNA和NPY、Bcl-2等六项指标的表达,分析各指标变化趋势、变化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4.于0 h、48 h、72 h、96 h对Ⅰ、Ⅱ、Ⅲ、Ⅷ、Ⅸ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观察与NPY和Bcl-2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NPY增强剂/拮抗剂干预后,NPY m RNA、NPY与Bcl-2 m RNA、Bcl-2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降低,各组中NPY与Bcl-2呈同向表达趋势。NPY与mi R-15a/mi R-16呈负向表达。2.上调mi R-15a/mi R-16后,NPY m RNA、NPY和Bcl-2 m RNA、Bcl-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降低或无明显变化,整体上mi R-15a/mi R-16与Bcl-2 m RNA、Bcl-2呈负向表达。3.下调mi R-15a/mi R-16后,NPY m RNA、NPY和Bcl-2 m RNA、Bcl-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高或无明显变化,整体上mi R-15a/mi R-16与Bcl-2 m RNA、Bcl-2呈负向表达。4.同时予以NPY增强剂及上调mi R-15a/mi R-16后Bcl-2 m RNA和Bcl-2表达比单独应用NPY增强剂时低,比单独上调mi R-15a/mi R-16后高。5.NPY、Bcl-2表达增高时αT3细胞周期趋向分裂期改变;NPY、Bcl-2表达降低时αT3细胞趋向细胞周期阻滞。Ⅷ、Ⅸ组G1期细胞比例较Ⅰ组合Ⅱ组大,较Ⅲ组小。6.Ⅱ组的NPY表达和αT3细胞增殖活性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Bcl-2也与αT3细胞增殖活性呈正向关系。Ⅷ、Ⅸ组αT3细胞增殖活性较Ⅰ组和Ⅱ组低,比Ⅲ组高。结论:1.各组中NPY与Bcl-2呈同向表达趋势,NPY与mi R-15a/mi R-16呈负向表达,在NPY增强干预组内,mi R-15a/mi R-16与Bcl-2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推测NPY可能通过作用于mi R-15a/mi R-16正向调节Bcl-2的表达。2.整体上mi R-15a/mi R-16与Bcl-2 m RNA、Bcl-2呈负向表达,mi R-15a/mi R-16对NPY m RNA和NPY的负向作用轻微。3.Ⅷ、Ⅸ组结果表明Bcl-2可能同时受到NPY与mi R-15a/mi R-16的影响,更支持NPY可能通过影响mi R-15a/mi R-16进而改变Bcl-2的表达。4.NPY和Bcl-2可能与αT3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活性有关。拮抗NPY表达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提示拮抗NPY有可能成为治疗垂体腺瘤的方式之一。5.实验表明Bcl-2可在早期受到来自被NPY抑制表达的mi R-15a/mi R-16的作用;持续表达增强的Bcl-2与αT3细胞的G1期细胞比例表现为负向关系,并与细胞增殖活性表现为正向关系,以上结果与Bcl-2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吻合。6.表达增高的NPY有可能是影响垂体腺瘤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拮抗NPY表达也为垂体腺瘤的基因治疗增加了新的实验资料,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