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从快速增长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我国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开始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更高需求与存量规划背景下严格的土地指标限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由于经济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住宅小区,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后的今天逐渐成为城市旧有住区,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建筑年久失修、停车矛盾突出、小区环境差、物业管理欠缺等诸多问题,其居住环境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日常需求,亟待对住区空间的更新改造。然而,旧有住区的更新改造长期面临着缺乏专项资金来源的局面,从而导致住区更新难以面面俱到,资金的匮乏和居民对于更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成为旧有住区更新中的主要矛盾,因而在有限资源下进行旧有住区的居住品质升级改造必然会是未来城市都将要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居住满意度反映了居民实际居住环境与其期望居住环境之间的差距,本文以有效提升居住满意度为目标,探讨了有限改造资源下城市旧有住区更新的原则与策略。以哈尔滨市三个小康示范小区为例,进行了住区居住满意度的调研,运用因子分析和IPA分析展开对居住满意度中的满意度和重要度的联合评估,以住区改造要素优先次序为基础,提出改善道路交通、健全物业管理、修复住宅本体和建设室外环境四个级别的改造策略。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提出了基于居住满意度的旧有住区的改造原则与改造策略。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主题,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其次总结住区改造中的公众参与和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总结在社区生活中居民居住满意度形成的环境心理学基础及其主要研究方法;随后以哈尔滨市三个小康示范住区为例,进行了住区居住满意度的调研,分析了旧有住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提取出影响居住满意度的公共因素,进而消除影响因素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并采用IPA、三因素方法得到基于满意度的旧有住区改造因素优先次序;最后提出住区改造的公众参与原则、优先改造原则和多样性原则,提出有限改造资源下城市旧有住区的更新改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