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Multiple Familial Trichoepithelioma,MFT)是一种少见的向毛发结构方向分化的皮肤附属器良性肿瘤,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女性多见。典型临床特征为沿鼻唇沟对称分布的多个半球形丘疹,呈正常皮色,坚实透明,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有轻度痒感,皮疹亦可见于额部、眼睑、上唇、颈部等。皮疹数目和大小可随年龄增长而不同程度增加。本病可累及各种人群,多报道于美国和欧洲。2004年我国学者张学军等将MFT致病基因定位于16q12-16q13,同时在CYLD基因18号外显子检测到一个缺失突变c.2355-2358delCAGA,首次在国际上将MFT的致病基因确定为位于16q12-16q13的CYLD基因,与家族性圆柱瘤(FC)、Brooke-Spiegler综合征(BSS)为同一致病基因。CYLD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CYLD蛋白是一种去泛素化酶(DUB),可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TNFRs)相互作用而负向调节转录因子NF-κB活性。CYLD基因的突变会导致CYLD蛋白功能的缺陷,使NF-κB信号途径失去调节,导致表皮附属器组织过度增生,形成肿瘤。迄今为止,在FC、MFT和BSS病例中共发现CYLD基因突变33个,其中仅8个突变导致MFT的发生,目前尚未发现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明确相关性。目的(1)报道一个中国MFT家系,研究该家系CYLD基因突变情况;(2)回顾总结国内外报道的突变病例并阐述MFT临床遗传特征。方法(1)调查一个中国MFT家系情况,收集整理家系资料并采集该家系成员血样;(2)从外周血中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该家系成员的CYLD基因全部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同时以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3)检索CBM和PubMed上国内外报道的所有MFT家系突变的文献,对其临床及遗传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该家系三代受累,所有患者未见表型差异;(2)家系所有患者均出现CYLD基因c.2711C>T(p.P904L)错义突变,该突变既往未见报道,家系中健康对照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未发现序列改变;(3)对检索到的8个国内外报道的MFT家系突变病例及本研究中家系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先证者中88.99%的皮疹均位于鼻周,所有患者的突变均发生在外显子10-20上。结论(1)CYLD基因的错义突变c.2711C>T(p.P904L)是该家系患者的致病突变;(2)未发现MFT患者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明确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