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圩是壮族地区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它的形成、演变、发展和传承都与壮族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息息相关,壮族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都与歌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歌圩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便是一个各种因素互动共生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歌圩在自身的形式、内容与功能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城镇化的歌圩便是传统歌圩在当今时代下的一种新发展。笔者通过对广西德保县九曲桥歌圩的田野调查,在对这一城镇歌圩的源流与现状、活动形式与内容、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进行初步考察后发现:在时间上,城镇歌圩不再局限于节期内举行,而是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在歌圩的形式与内容上,除了传统的自由唱之外,由政府倡导举办的各类主题性歌圩逐步成为了歌圩活动的主流;在歌圩的功能上,其宗教祭祀和倚歌择偶的成分已完全淡化,它已转变为了城镇居民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以及政府部门发展经贸的一种手段。导致歌圩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涌入以及民众群体价值观的改变都是引发歌圩变迁的重要因素。对于当地的民众而言,歌圩的变迁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当代社会日益崛起的大众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是当今消费时代民众审美的一种具体折射。作为壮族人民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歌圩的传承与保护也得到了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在歌圩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上依然存在着歌圩主体老龄化、歌圩文化后继乏人的局面。针对这一现状,不少民众也表达了对此问题的看法。其中,作为歌圩活动的主体,老一辈歌手认为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歌圩传承人保护制度以及相应的歌圩传承机制,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开展传承;而年轻群体则认为必须让歌圩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才能够激发民众对歌圩参与的热情,发展民俗旅游以及丰富歌圩的内容及表现方式都是促进歌圩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