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时代都会孕育出一批特立独行的人,他们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20世纪中期的美国和日本,社会形态和思想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美国青年聚集在纽约,尝试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讨论哲学、宗教,从事文学创作,这个群体被称作“the Beat Generation”,在中国我们称之为“垮掉的一代”。以艾伦·金斯伯格、杰克·凯鲁亚克、威廉·巴勒斯为代表。大洋彼岸的日本,怀疑权威乃至表示反抗,肆无忌惮地表现颓废的作家也相继登场了,他们的出现不仅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也适应了战后许多日本人试图找寻新的精神出路的思想情绪。主要作家有太宰治、坂口安吾为代表的无赖派、石原慎太郎的“太阳族”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因为一些原因,在中国“垮掉的一代”和日本的这些作家都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并理解,人们大多停留在这些作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离经叛道、颓废堕落和另类生活,却没有深切的关注产生这些行为的实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世界上有太多东西需要重新审视,因此,本文试图对美国“垮掉的一代”和日本太宰治、大江健三郎等作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文学的比较,到心理学的深层探析,再追溯到社会文化的差异研究,使人们在此基础上对两国文学有现代性认识,也希望此文能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大体分为七部分。首先,绪论中介绍了我国对美国“垮掉的一代”和太宰治等日本作家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比较研究的基础。第一章,对美国“垮掉的一代”和太宰治等日本作家产生的历史背景作简要说明:“垮掉的一代”和太宰治等作家都是二战之后的历史转型期成长起来的作家。第二章,简述了“垮掉的一代”和太宰治等作家文学的发展,从四个方面比较了他们的相似性,包括:堕落式反叛、追求自由与人性、反传统的文学形式和反英雄的人物形象。第三章,从主动挑战与被动反映、性领域的探索之路和文学的最终归宿三个方面分析了“垮掉的一代”和太宰治等作家文学的差异。第四章,阐述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说明“生命冲动受到抑制和社会精神体系的坍塌”是这两国文学产生的心理根源。第五章,通过文学分析文学背后体现出的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可以概括为:美国的个人主义和日本的集团主义;美国人的乐观自信与日本人的自卑情绪;美国的积极主动与日本的被动接受三个大方面。最后,概括说明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