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自西漢成書後,每個時代都有研究《禮記》的學者,卻多以東漢鄭玄《禮記注》、唐代孔穎達《禮記正義》為宗,少有駁鄭、孔者。俞樾作為清代經學大家,具有深厚的小學功底,他的《小戴禮記平議》解決了眾多《禮記》學研究問題,卻只是出現在辭書、《禮記》譯註作品及其他研究成果中,缺乏專攻之作。而《小戴禮記平議》的學術價值在於大量的新解,其中存在的失誤、疏漏,亟待我們研究解決。本課題以南京博物館所藏的光緒末增訂重刊的《春在堂全集》(鳳凰出版社,2010年1月)為底本,對其中《群經平議·小戴禮記平議》俞樾所質疑的部分訓詁內容進行研究。通過參考前人研究成果,運用依據古訓、因聲求義、考察文例等訓詁方法對俞樾的部分平議條目進行商補,補其不備,正其不足。全文分三個部分開展論述。第一部分是緒論。首先對漢代、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代、清代及近代以來各個時期的《禮記》研究狀況進行論述,對關於俞樾的訓詁研究情況進行論述;隨後明確本課題對於《禮記》學研究、俞樾研究的意義以及《小戴禮記平議》的學術價值;最後介紹點校文獻、考證辨別、歸納總結三類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本論。對《小戴禮記平議》部分失誤的內容進行商榷,說明俞樾觀點錯誤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論點并加以論證;對《小戴禮記平議》部分有疏漏的內容進行補苴,補充說明俞樾之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增添論據使觀點更加可信;根據商榷條例,從濫言通假、不明通假、不明古語、誤會古注、不明史實、不明語源六方面分析《小戴禮記平議》失誤的原因。第三部分是結論。對本文內容進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