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2个强筋、2个弱筋和4个中筋品种)为试验材料,以非水稻田为对照,研究了稻茬小麦3个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播期显著影响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的群、个体发育。稻茬小麦群体头数表现为S1>S3>S2,不同品种变化有差异;株高随播期推迟而降低,试验条件下不同筋力型品种间的株高表现为弱筋>强筋>中筋;单株次生根条数在播期间表现为S3>S1>S2,品种间单株次生根条数差异较大,以中筋最多,弱筋最少。与旱地小麦相比,稻茬小麦的群体头数、单株分蘖数、株高和次生根数均减小,反映了个体发育较差。
2.播期影响不同筋力型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稻茬小麦叶面积指数以S2最高:不同品种间叶面积指数除冬前表现为弱筋>中筋>强筋以外,其它各生育时期均以中筋品种的最大.与旱地小麦相比,稻茬小麦比同期旱地小麦显著下降。冬前~拔节期,单株干物质积累表现为随播期推迟而逐渐减小,到抽穗期则表现为S1>S3>S2。不同筋力型品种间,冬前表现为中筋>弱筋>强筋,返青期~抽穗期均表现为强筋>中筋>弱筋。与旱地小麦相比,稻茬小麦同期干重下降0.02~13.45g,且以S1下降幅度最大.
3.播期对不同筋力型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亦达显著水平.稻茬小麦不孕小穗数在播期间表现为S2>S1>S3。在不同筋力型品种间,以中筋品种平均结实小穗数最多,强筋品种最少,弱筋品种居中。早地小麦的结实小穗数是以S2为最多.
S1、S3对籽粒灌浆动态的影响上,稻茬小麦从花后5-25d,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是S3>S1,花后30d是S1>S3;不同筋力型的小麦从花后5-20d天,均是中筋>强筋>弱筋,从花后25-30d,是强筋>中筋>弱筋。早地小麦的的灌浆规律也基本上是S3>S1,各品种在播期之间的灌浆动态表现不一.
从产量及其构成看,稻茬小麦不同播期间穗粒数表现为S3>S2>S1,千粒重表现为S1>S2>S3,成穗数和产量表现为S1>S3>S2。不同筋力型品种问,千粒重表现为强筋>中筋>弱筋;穗粒数和成穗数表现为弱筋>中筋>强筋:产量表现为中筋>弱筋>强筋。而旱地小麦在播期之间,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以S2为最大,不孕小穗数以S3的最少。旱地的产量均高于同期稻茬小麦。
4.播期显著影响不同筋力型品种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稻茬小麦不同播期间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表现为S1>S2>S3,直链淀粉含量为S2>S1>S3,淀粉直/支比以S2最高,S1最小。旱地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豫麦49除外,以S2最高)在播期间的变化与稻茬小麦相反,即S3>S2>S1;直链淀粉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在不同品种间,稻茬小麦和旱地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直/支比均以弱筋最高,中筋次之,强筋最少:而稻茬小麦支链淀粉含量则与之相反,表现为强筋>中筋>弱筋。
5.播期对不同筋力型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亦达极显著水平。在稻茬不同播期间,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含量以S3>S1>S2,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以S1>S3>S2,谷/醇比则是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不同筋力型品种间,籽粒总蛋白质含量、醇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均表现为强筋>中筋>弱筋,清蛋白含量则是弱筋>强筋>中筋,球蛋白含量是强筋>弱筋>中筋。早地小麦籽粒总蛋白质含量、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和醇蛋白含量均以S1最高,S3最低;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以S3最高,S1最低。两种土壤条件比较,早地小麦籽粒总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均比同期播种的稻茬小麦高,而球蛋白含量则低于稻茬小麦;早地清蛋白含量和醇蛋白含量S1和S2是旱地高于稻茬,而S3却是稻茬高于旱地。
6.播期对不同筋力型小麦粉质参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播期间,稻茬小麦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粉质质量参数均以S1最大,S3的最小;弱化度则以S3的最大,S1的最小;而稳定时间以S2的最大,S3的最小。旱地小麦多数粉质参数(包括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以S2最大,弱化度以S2最小.不同筋力型品种间,面粉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表现为:强筋>中筋>弱筋,弱化度为是弱筋>中筋>强筋,稻茬小麦与旱地小麦表现一致.两种土壤条件相比较,吸水率和形成时间均是早地大于稻茬;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则是强筋型的旱地>稻茬,中筋和弱筋小麦则是稻茬≥旱地;强筋型品种弱化度是稻茬>旱地,而中筋和弱筋品种则是旱地>稻茬.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沿黄稻茬麦区适宜栽培中筋和弱筋的小麦品种,且中筋品种应适期早播,弱筋品种则适宜晚播,适宜播种时间为10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