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也越来越复杂和具有挑战性。但如今绝大多数的学校教育仍为传统的分科式教学,学生在这种割裂式的教学中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无法获得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已经不符合瞬息万变的社会对未来人才提出的要求。如何打破学生的思维壁垒?如何塑造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如何引导学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变得“力不从心”。无论是芬兰的新课改,还是近年来大热的STEAM教育,无不是在探索学科融合的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拟将已在商业界获得巨大成功的“设计思维”融入到小学生的课堂中去,旨在培养小学的设计思维,进而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论文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提升小学生的设计思维,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设计研究,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研究所(简称D.School)提出的设计思维为原始模型,借鉴其他经典设计流程,并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改造,构建新的教学模型:发现—构思—制作—分享,并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 依托向红小学《生活小创客》校本课程,设计出一套设计思维培养的课程,在向红小学四、五年级的课堂进行实施。通过《基本共情量表》、学习单、设计作品等对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评估,通过总结教研组老师的教学评价记录表形成对本课程效果的评价,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后续培养小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