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阳明是宋明理学之心学一系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继周公之后第二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物。其思想是每一位研究宋明理学的学者都无法绕开与回避的。宋明理学发展至中晚期,国家内忧外患不断,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而被奉为官方哲学的程朱理学,却无力解决如此忧患与矛盾。在此背景下,以成贤成圣为人生“第一等事”的儒生王阳明,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学术上的反思与考察,而且,就是在对朱熹“格物穷理”说的反思中,开始了其哲学思想的建构。本研究致力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说,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首先,针对格物致知问题的提出与渊源予以总括性论述,然后在宋明理学的框架内,就王阳明对朱熹和陆九渊的格物致知说的反思和继承分别加以论述。通过此论述,旨在阐明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承认心的本然状态与天地万物的本然状态是统一的,强调人通过内省可以尽心知性以知天,从而达到对天理的真实的体认。表现在格物上便是求理于内。同时指出,其与朱熹思想之间也并非完全对立,至少在理学框架内是有着一定程度的相通性或相关性。其次,依清代黄宗羲之说,王阳明一生的学术之路总共有六变,其中为学有三变,为教又有三变。以此为据,重点就王阳明为教中的三变展开论述,即从正德三年(1508)龙场悟道开始直至其晚年将近二十年的思想发展中,针对其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其格物致知思想的依次变迁予以论述。第三,对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在工夫论层面的展开进行论述,具体分为三个向度,即事上磨练与静坐、知行合一与致良知。最后在结语部分,针对王门后学对格物致知的辩论予以总体概括,从总体上来把握说明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诠释是在对前人学说思想的综合性的反思中达到了一种创造性的统一,从而完成了对“格物致知”内涵的全面性的认识,即是本体论、认识论和修养功夫论三位一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