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以来,尤其是1999年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从1989年重新启动至今刚刚21年,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无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可循,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从1995年开始受到国家和地方的关注,我国在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推进我国职业发展教育的本土研究,提高和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建设。
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和决策,并在行动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生涯规划。真实性评价理论倡导教学与评价相结合,具有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实践中,真实性评价的开发和设计遵循明确评价标准、选择真实性任务、确定真实性任务的表现标准、制定量规这四个步骤,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观察法评价等真实性评价的方法。从实施的结果看,一方面真实性评价方法的运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的反思,提高了学生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真实性评价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真实性评价运用到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评价中是一种新的尝试,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开发和完善真实性评价的任务和量规,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相结合使用,使评价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在实施真实性评价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建立健全学生的课程档案、加强师资的培训等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