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开展了鲤对糖利用的研究,包括分别以木薯淀粉和小麦淀粉作为糖源,探讨饲料中不同淀粉源作为糖源时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以小麦淀粉为糖源,设置不同的糖蛋白质比梯度和投喂频率,研究了饲料糖蛋白质比(C/P)和投喂频率对鲤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以木薯淀粉及其变性淀粉作为糖源,设置不同的投喂频率,探讨了木薯淀粉及其变性淀粉和投喂频率对鲤鱼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本试验以木薯淀粉(CS)和小麦淀粉(WS)主要糖源,配制了3组C/P比例分别为C5%/P32%,C10%/P30%,C20%/P28%的等能等脂饲料,以初始体质量为(55.73±3.55)g的鲤作为养殖对象,通过8周的网箱养殖试验,考察不同糖源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结果显示:(1)当C/P比例为C5%/P32%与C10%/P30%时,WS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S组(P<0.05),饲料系数及肝体比显著低于CS组(P<0.05),肥满度亦低于CS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C/P比例为C20%/P28%时,CS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肥满度均高于WS组,饲料系数及肝体比低于WS组,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2)在三种C/P比例条件下,CS组的前肠及中肠蛋白酶活性、前肠、中肠及后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WS组(P<0.05),后肠蛋白酶活性亦高于WS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WS组的中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S组(P<0.05);(3)当C/P比例为C20%/P28%时,CS组的PFK及PK活性表现为显著高于WS组(P<0.05);当C/P比例为C5%/P32%时,CS组的胰岛素含量均显著高于WS组(P<0.05);在三种C/P比例条件下,CS组的葡萄糖及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低于WS组(P<0.05);(4)在三种C/P比例条件下,CS组的肝胰脏GLUT2及肠道SGLT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WS组(P<0.05)。综上所述,木薯淀粉及小麦淀粉对饲料蛋白质均有很好的节约作用,其最适添加水平受饲料蛋白水平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糖与蛋白质的合理配比。2.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糖蛋白质比(C/P)和投喂频率对鲤生长、消化酶活性和糖代谢指标的影响。试验设计3组C/P比例为C5%/P32%,C10%/P30%,C20%/P28%[同前一段]的等能等脂饲料,饲喂频率分别为2次/d和4次/d,试验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55.73±3.55)g,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鱼体生长及饲料利用仅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4次/d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蛋白质效率及肥满度显著高于2次/d投喂组(P<0.05)。而肝体比受到投喂频率、饲料C/P比例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4次/d投喂组的肝体比显著低于2次/d投喂组(P<0.05)。随饲料C/P比例提高,肝体比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C20%/P28%组显著高于C5%/P282%组(P<0.05);(2)投喂频率对前肠蛋白酶、中肠淀粉酶及中肠脂肪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4次/d投喂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次/d投喂组(P<0.05),而中肠淀粉酶及脂肪酶情况相反,显著低于2次/d投喂组(P<0.05);饲料C/P比例对中肠蛋白酶、中肠淀粉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C10%/P30%组的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饲料C/P比例对PFK、G6PD活性影响显著(P<0.05),而PK未受其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C/P比例提高,肝胰脏PFK、G6PD及PK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PEPCK和GS活性均受到饲料C/P比例和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PEPCK及GS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随饲料C/P比例提高,二者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4)饲料C/P比例和投喂频率对鲤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葡萄糖、胰岛素受体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含量影响显著(P<0.05);(5)饲料C/P比例和投喂频率均对肝胰脏中IR、GLUT2及HK、肠道中GLUT2和SGLT1的基因表达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中4次/d投喂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次/d投喂组(P<0.05);基因表达量均在C10%/P30%组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综合分析,从提升鱼体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糖代谢能力的角度出发,日投喂C/P为C10%/P30%的饲料4次为鲤鱼生长的最佳选择。3.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淀粉种类及投喂频率对鲤生长、消化酶活性和糖代谢指标的影响,试验设计以木薯淀粉(CS)、预糊化木薯淀粉(PCS)、木薯醋酸酯淀粉(CAS)为主要糖源的3组等能等脂饲料,饲喂频率为2次/d和4次/d,试验共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50尾,初始体质量为(55.73±3.55)g的鲤鱼,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1)饲料淀粉源、投喂频率及其交互作用对鲤的WGR、SGR、PER和及FCR均有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P>0.05),PCS组的WGR、SG、PER及CF最高,FCR最低;HSI以PCS组为最大,且显著高于CS组及CAS组(P<0.05)。4次/d投喂组的WGR、SGR、PER均高于而FCR2低于2次/d投喂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PCS作为饲料糖源时显著提升了肠道中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P<0.05),投喂频率对前肠蛋白酶、肠道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3)各淀粉组的PFK及PK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S组最高;各淀粉组的PEPCK及GS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为PCS组最低。投喂频率对PFK、PK、PEPCK及GS活性影响显著(P<0.05);(4)不同淀粉组的血糖、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为PCS组最高,而PCS组生长激素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投喂频率对INS、GLU、IR及IGF-1含量影响显著(P<0.05);(5)肝胰脏中IR、GLUT2及HK,肠道GLUT2及SGLT1基因表达量均在PCS组中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投喂频率对亦对上述基因的表达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4次/d投喂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次/d投喂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鲤鱼对预糊化木薯淀粉的利用效果优于木薯淀粉及木薯醋酸酯淀粉,且适当的提高投喂频率可提升鲤鱼对木薯淀粉及其变性淀粉的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