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位于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突出。国家也在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从现实情况来看,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投入和产出问题。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是提高少数民族边远山区人口素质、实现当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瑶山瑶族为个案,以文化中断理论、文化冲突理论、文化生态理论以及多元一体教育理论为研究的理论背景,通过实地考察分析瑶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成因,并探讨提高瑶山瑶族学生学业成就的途径。本文的田野研究显示,国家从1983年开始对瑶山的瑶族学生实行“三包两免”,即“包吃、包住、包穿、免学费、免杂费”。20多年过去了,虽然其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但是学生低学业成就这一问题依然突出。瑶族学生低学业成就主要表现在:瑶族学生入学率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学生接收教育的时间短、层次低等问题。当地教育部门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此现象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影响瑶山瑶族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有很多,教育外部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极其贫困、家长受教育程度及当地人的教育价值观、语言障碍、学生的封闭心理以及瑶族的民族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的冲突。教育内部的不公平因素对瑶山瑶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无学前教育、双语教师缺乏、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城市化倾向等方面。本研究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应对瑶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现状,提出在当地开设学前班;大力培养双语教师并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当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大学生到当地顶岗实习;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以及从教材等各方面增强民族教育的区域适应性是当地学校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教育内部的不公平因素以及瑶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当地的学校教育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考察,分析造成瑶山瑶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思考,认为只有将当地“输血”式的学校教育转化为能够“造血”的学校教育才能使当地教育更好的发展,才能使当地学生更好的发展,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