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其中铜污染引发的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而且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因此开展铜污染土的基本性质研究,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环境岩土工程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水泥、水泥掺粉煤灰、水泥掺石灰固化处理铜污染土试验,研究了三种固化方法下铜污染土的强度变化规律,进而对影响强度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探讨。另外,还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固化方法下铜污染土的强度差异,并进一步研究了掺入粉煤灰和石灰对水泥固化铜污染土强度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当铜离子掺量低于0.3%时,三种固化方法下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都随着铜离子掺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当铜离子掺量达到0.5%时,三种固化方法下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下降。另外三种固化方法下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都随着固化剂掺量和龄期的增加有不同幅度的提高。(2)当固化剂总掺量相同时,7、14天龄期下,铜离子掺量低于O.3%时,水泥单独固化处理铜污染土的效果比组配固化效果好;当铜离子掺量达到0.5%时,组配固化效果稍稍优于水泥单独固化效果。而28、56天龄期下,水泥单独固化效果比组配固化效果好,此时与铜离子掺量无关。另外,各个龄期下两种组配的固化效果差别不大。(3)当水泥掺量相同或相近时,7、14天龄期下,铜离子掺量低于O.3%时,掺入粉煤灰、石灰对水泥固化效果起不利作用;当铜离子掺量达到0.5%时,掺入粉煤灰、石灰对水泥固化效果起有利作用。而28、56天龄期下,掺入粉煤灰、石灰对水泥固化效果起不利作用,此时与铜离子掺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