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一直是库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作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最为复杂的地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生态环境脆弱,地形较为复杂,是库区土地利用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带内的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忠县、石柱、丰都、涪陵等部分地区为研究区,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及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对研究区2012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构建了研究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安全状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研究区的生态风险及原因和优化对策。(1)研究区不同缓冲区土地利用分布特征研究区随距长江两岸的距离不同由近及远面积呈减小变化趋势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灌丛草地;面积呈增大变化趋势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有林地、疏(灌)林地。同时,随公路缓冲半径的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不显著。(2)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分析研究区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随高程带及坡度带的增加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在150-300m高程带及3-8°坡度带研究区土地利用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达到最大值,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1.45和1.55,均匀度指数值分别为0.70和0.74;在>1500m高程带,≥25°坡度带研究区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达到最小值,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3和0.86,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11和0.41。(3)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区以300-500m、500-800m高程带所占面积最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15%和13.61%,其中300-500m高程带疏灌林地、耕地面积均超过研究区总面积的10%,500-800m高程带城镇、公路、河流、坑塘面积均小于0.3%;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在0-3°、3-8°及8-15°坡度带上,0-3°坡度带上疏灌林地、有林地、草地、耕地占有面积均较大,3-8°坡度带面积占有量最大的三种地类为疏灌林地、耕地、有林地,8-15°坡度带主要以有林地、耕地、疏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为主;研究区岩性主要为砂岩,砂岩区域所占面积较大的地类也为耕地、林地、疏灌林地;研究区东北高西南低的地貌特征使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呈现条带及片状分布。人文因素主要体现在城镇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峡移民等工程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影响。(4)研究区生态风险评价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在研究区构建的3044个网格中,所占面积最大的生态风险等级为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74%,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有林地及疏灌林地。所占面积百分比最小的为高生态风险区其占的面积为研究区总面积的12%。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疏灌林地、建设用地。(5)研究区土地利用的优化研究区2012年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随高程及坡度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下的变化趋势,且在>1500m高程带,0-3°坡度带土地利用最为合理。针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特征提出优化对策,加强对源地的保护和耕地的调整以便获得最优土地利用组合方式,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做出合理的规划及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