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化学学习阶段,化学物质知识贯穿于整个化学学习内容当中,包括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存在和制法等内容,而“结构——性质——用途”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因此,学习化学物质的核心是物质结构。但是由于化学物质数量繁多,物质结构知识抽象难学,学生很难将宏观化学物质与微观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这使得学生很难高效率地学好化学物质结构知识。在实际教学研究中,对于物质结构的学习,都会提供一些球棍模型,但是这样的教学并没有提升到理论高度,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逻辑发展,当然更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基于这几方面的分析,我们提出了本课题。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学生化学物质结构学习过程模型。根据认识论、科学史以及心理学相关理论,特别是信息加工学习论、认知风格理论以及教育建模理论,我们选择了桂林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3、4、5班进行了3个多月的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个案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中学生物质结构学习过程模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这一模型。通过实践,不仅证实了该学习模型的有效性,而且在分析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过程后形成了五个相应的子模型。对模型定性评价后,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过程评价工具——中学生物质结构学习过程评价量表,经过专家评定以及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检验,证实了该量表具有一定的效度、信度。应用这一量表对中学生物质结构学习过程模型进行了量化评价,我们将参加过本次中学化学物质结构学习过程模型建构活动的30位学生作为实验组,将未参加过的另30位学生作为对比组,对这两组学生的化学物质结构学习过程进行了检测,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说明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比组,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因而得出了本次建模成功的结论。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可以简要述说如下:建构了中学生化学物质结构学习过程模型,包括总模型以及五个子模型;制订了中学生化学物质结构学习过程评价量表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量化评价,得出了建模成功的结论。由于研究者的水平与研究时间的有限,本研究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中学生化学物质结构学习过程模型以及中学生化学物质结构学习过程评价量表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