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南地区是我国农村工业化最早、最快、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兴起的乡镇工业发展迅速,逐步演化成为富有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发展道路。费孝通先生总结和概括了苏南农民“工农相辅”的新创造、新经验,提出我国农村发展的一种类型:“苏南模式”。此处“模式”是归纳的结果,苏南模式是对苏南农民实践和经验的概括总结。割裂过去和现在来考量苏南的发展,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历史地考察苏南模式,我们可以感觉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动态阶段性的过程。70、80年代,苏南模式在苏南农村形成是必然和自然的,其集体经济为主和政府主导的特征,和温州地区、珠江三角洲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构成有着显著区别,在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整体背景下形成一种具有典型特色的发展模式。这种地方权威主义的生产关系组织模式在特定历史阶段下是对生产力发展的极大促进。而90年代以后,苏南模式没有适应内外部经济条件的变化“随势应变”,对“模式”持一种凝固化的、抱残守缺的观点,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南错过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直到90年代中后期,苏南模式开始“随势应变”,以求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苏南经济才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改变传统苏南模式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等非市场性,将之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组织模式;另一方面是适应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改变“小、低、散、弱”的产业结构,并改善地区内产业同构和重复竞争现象。本世纪以来苏南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新苏南模式,是对早期苏南模式扬弃性地批判和继承。既突破传统经济组织形式,又不是单纯否定和全盘抛弃,传承着苏南模式“以工业为主导促进经济发展,降低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小城镇和城市化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积极因素,可以说,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开发区经济是一脉相承、不断提升的过程,是苏南模式转型发展的过程。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的实践创造,只要实践不停止,模式就会不断发展。事实也证明,只有“随势应变,不失时机”,苏南才能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在向更高层次的市场化演进过程中,苏南必然会再次根据自身情况构造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