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作物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其生产过程中,过量施用的化肥对其质量安全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015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并在2016、2017年行动评估中,全国化肥施用量逐年降低。当前需要及时全面综合评价研发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判断其是否符合农业生产实践对其轻简化、易复制、易推广等需求。本文旨在对现有技术模式进行试评估,解决我国尚没有统一且完整的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以化肥减施增效目标为核心的技术效果综合评价模型,以期对其他作物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本文在深刻理解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终极目标,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完整性与简明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行性与可比性和现实性与导向性原则之上,采用文献综述与专家咨询方法相结合,构建出针对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基于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性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和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源自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三项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进行应用效果试评估研究。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并确立了包含技术特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四个准则层面的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指标层11个指标,子指标层22个指标。2.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更加突出了专家打分时争议较大的指标权重,对于信息量大的指标,权重结果越趋近打分上限,其不确定性越小。不会由于各个地区提供数据时产生人为偏向,评价结果更科学。3.三项不同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下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评估比较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优于稻油轮作模式优于稻麦轮作模式。4.作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推广应用,要保证技术的轻简化、易操作和环境负面影响小,又能保证农户的经济利益,需要科研人员更快更好地研发出更接地气的受百姓欢迎的技术,同时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更多的环保激励支持政策包括鼓励社会化服务、农技推广员的培训和改善待遇等,以促进这些良好农业技术的落地,加快实现水稻生产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