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典Wnt通路探讨益气凉血解毒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ec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起病隐匿等特点,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HCC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健康问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居民的生命健康,对其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社会及经济负担。在HCC早期,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但由于医疗环境及患者防患意识薄弱等原因,发现时往往处于中晚期,此时手术切除疗效有限,诸如TACE等其他治疗手段也可能有复发及转移等风险。肝癌前病变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广泛的领域,简而言之是指肝组织癌变前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环境因素、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及其所调控的细胞因子等均可以影响HCC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途径的病变过程。在此阶段,肝卵圆细胞是核心环节,当受到特殊病理因素刺激时,其可被激活并转化为肝癌细胞。由于此阶段尚存在逆转的可能,因此被认为是预防及治疗HCC的理想靶点。但是由于目前的研究有限,其调控机制还未被完全阐明。Wnt通路是已经研究较多的信号通路,其作用机制也已较为清楚,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细致的当属经典Wnt通路。现已探明经典Wnt通路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其异常激活可贯穿于HCC自发生至发展转移的全过程,故亦是防治HCC的重要研究方向。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调控经典Wnt通路对原发性肝癌起到治疗作用,但是有关中药相关肝癌前病变的研究相对较少。益气凉血解毒方是依据益气健脾、凉血解毒为法则进行组方的经验复方,多年来其在肝癌的辅助治疗中疗效显著,已有研究表明其在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中可调控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分化,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未研究清楚。故本研究希望通过构建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通过RNAscope双染、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手段来研究益气凉血解毒方对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即对于经典Wnt通路的调控作用,以期对中医药防治肝癌前病变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后续进一步研究相关通路中的治疗靶点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此外,我们还检测了经典Wnt通路在人肝细胞癌及对应癌旁肝硬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了通路中相关蛋白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建议。第一部分益气凉血解毒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目的和意义构建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细胞在不同组别的形态及结构,比较其变化,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研究益气凉血解毒方对于大鼠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及影响。研究方法1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组(模型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益气凉血解毒方药组。其中,A、C两组构建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通过 0.15g/L 二乙酰氨基芴(2-acetaminofluorene,2-AAF)灌胃 1 周+2/3 肝切除进行造模;C组进行干预:用益气凉血解毒方药对大鼠进行灌胃。造模于5周后结束。2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技术对各组大鼠的肝脏细胞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比较不同组别大鼠肝组织细胞形态及结构的特征和变化。3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技术对各组大鼠的肝脏细胞石蜡切片进行OV6及CD34染色,观察不同组别染色情况,比较不同组间的分布及染色程度,并进行半定量分析表达差异。结果1 HE染色:至5周末造模结束时,A组(模型组)可观察到大鼠肝脏结构中肝小叶部分消失,汇管区可见增生的胆小管,在其附近可观察到聚集的肝卵圆细胞和炎细胞,且以汇管区为中心可见部分肝卵圆细胞向肝实质内生长,临近肝板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B组(正常对照组)较正常肝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C组(干预组)肝组织结构相对完整,肝小叶结构较A组(模型组)保存完整,细胞病理改变较轻,肝卵圆细胞呈轻度增生,可见少量变异的细胞。2免疫组化染色:A组(模型组)可在汇管区附近及肝小叶内观察到明显棕黄色染色,表明OV6及CD34呈高表达;B组(正常对照组)呈阴性,C组(干预组)可见少量棕黄色染色,表明OV6及CD34呈低表达,模型组与干预组及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1大鼠肝癌前病变可观察到区别于正常肝组织的变化,程度虽然不及肝癌病变明显,但依然可观察到大量的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可作为这一阶段的特殊变化。2通过益气凉血解毒方药等中药的干预,可见肝组织结构及形态相对于模型组有很大改观,肝卵圆细胞显著减少,提示中药可能具有阻断肝癌前病变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肝卵圆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来实现的。第二部分益气凉血解毒方对经典Wnt通路的调控作用目的和意义1研究经典Wnt通路中关键成分Wnt1和β-catenin的mRNA在各组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比较其差异并分析益气凉血解毒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中经典Wnt通路的影响。2研究经典Wnt通路中关键成分Wnt1和β-catenin的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其差异并分析益气凉血解毒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中经典Wnt通路的影响。研究方法1用RNAscope(?) 2.5可见光双染技术检测各组的Wnt1及β-catenin的mRNA表达及定位情况,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2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Wnt1及β-catenin蛋白的定位及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1 A组(模型组)可检测到Wnt1(红色)及β-catenin(绿色)两种mRNA同时存在,主要表达于肝组织汇管区附近,B组(正常对照组)及C组(干预组)含量较少或未检测到。2 A组(模型组)Wnt1及β-catenin蛋白均强阳性表达,表现为棕黄色染色,位于汇管区附近,也可见散在分布,表达于卵圆细胞或肝细胞的胞膜及胞质。C组(干预组)两种蛋白的染色程度减低,黄染面积相对于A组减少。在B组(正常对照组)可观测到少量Wnt1及β-catenin蛋白表达于肝细胞的胞膜及胞质处。结论1大鼠肝癌前病变肝组织中的Wnt通路关键分子Wnt1及β-catenin的基因呈现高表达,表明经典Wnt通路可能在肝癌前病变中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其表达在益气凉血解毒方干预后降低,说明益气凉血解毒方可能通过对Wnt通路的调控来阻断肝癌前病变的进展。2大鼠肝癌前病变肝组织中的Wnt通路关键分子Wnt1及β-catenin的蛋白呈现高表达,表明经典Wnt通路可能在肝癌前病变中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其表达在益气凉血解毒方干预后降低,说明益气凉血解毒方可能通过对Wnt通路的调控来阻断肝癌前病变的进展。第三部分人肝癌组织中Wnt1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目的和意义1检测人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肝硬变组织中Wnt1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蛋白的定位及定量的差异。2探讨两组间Wnt1及β-catenin蛋白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研究方法1分别对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变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两组的结构特征及病理变化。2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癌组和癌旁组肝硬变组中Wnt1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差异。结果1镜下可见肝癌组织中肝肿瘤呈细梁型或假腺管型,癌细胞为多角形,胞质丰富,为嗜酸性,细胞核为圆形,核仁明显,有轻度异型,大多数患者肝内肿物未侵入被膜,少数可见侵入被膜下,周围肝组织呈肝硬化改变。2免疫组化:在肝癌组织中,Wnt1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胞质,其次是胞膜,染色呈黄褐色,属阳性表达;在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Wnt1大多为阴性表达,极少数可见胞质或胞膜有浅黄色颗粒样的染色,通过定量分析积分光密度并比较后发现,肝癌组中Wnt1明显高于癌旁肝硬变组,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3.64,P<0.001);在肝癌组织中,β-catenin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也可分布于细胞核,染色呈黄褐色或棕色,属阳性表达;在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β-catenin呈阳性表达,分布于肝细胞的细胞膜,染色呈黄色,形态类似于网格状。通过定量分析积分光密度并比较后发现,肝癌组中β-catenin明显高于癌旁肝硬变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7.31,P<0.001)。3比较Wnt1及β-catenin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后发现,β-catenin与肝癌分化程度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2),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6,P<0.001)。结论1 Wnt1及β-catenin在肝癌组织中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具有明显差异,二者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强于癌旁组织,提示经典Wnt通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 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在肝癌的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且二者呈负相关,肝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β-catenin的表达越高,提示β-catenin可能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其他文献
虎皮峪花岗片麻岩穹隆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的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内,它对于我们认识以同构造花岗岩为核的穹隆构造成因和该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弄清该穹隆的构造成因,本文在系统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显微构造、石英c轴组构以及变形花岗质岩石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构造分析表明该穹隆由核部的片麻状花岗岩和幔部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组成。这些层状岩系与核部岩体以一条高应变的韧性
学位
大陆和大洋动力学一直是地质研究的前沿问题,古亚洲洋的闭合也是当前的热点科学问题。晚二叠纪至三叠纪,古亚洲洋沿着索伦缝合带最终闭合形成中亚造山带。对造山带的研究是板块学说、大陆和大洋动力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热点内容,是固体地球科学的核心问题。此外,造山带内矿产资源丰富,对造山带开展深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能为探讨造山带形成过程中洋壳俯冲、陆-陆碰撞、后碰撞时期的岩石圈加厚、拆沉等重要地学问题提供基础物性
学位
少腹逐瘀丸最早被收录于《中国药典》1990年版,逐步改版到2015年版药典,并列为2020年版药典标准提高课题。该处方包括十味药材,根据君臣佐使配伍而成,是治疗气滞血瘀的著名药方,后续改良出少腹逐瘀颗粒、少腹逐瘀胶囊等不同剂型。现行药典标准中仅有部分药味的显微鉴别和芍药苷的薄层鉴别,标准存在鉴别项目单一、含量测定尚无,不同剂型之间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且市场所售药品质量参差不齐,需建立更全面的
学位
本研究经过试验筛选得到最优配方,再用干粉直接压片法制备,得到反应型制剂:复合亚氯酸钠果蔬清洗泡腾片,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杀菌性能评价和稳定性试验。主要结果总结如下: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优配方:亚氯酸钠占比25%、无水柠檬酸25%、LS7%,β-环状糊精5%,缓蚀剂为3%钼酸钠和4%六偏磷酸钠复配,表面活性剂为2%APG12与3%AOS复配,碳酸氢钠8%,PVP-K30为1%,
学位
本课题是以治疗奶牛子宫炎为背景,研制出以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为消毒成分的泡腾片,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和性能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筛选出表面活性剂是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载体材料是轻质碳酸镁,BS-12负载到轻质碳酸镁的质量比是1:1,对改性轻质碳酸镁进行表面张力的测定,发现在其含量是500 mg/L时,表面张力值降到最低。通过对处方材料进行单因素的筛选以及正交试验得出最优配方,即
学位
母猪患有子宫内膜炎的问题一直困扰这许多大型养殖场,给养殖场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开发出一种安全、高效、无耐药性、操作简便的母猪子宫炎泡腾片意义巨大。本文采用亚氯酸钠与酸性活化剂作用得到主药二氧化氯,同时加入增效剂促进二氧化氯的产生。再搭配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黏膜修护剂、泡腾剂、赋形剂、干燥剂成功研制出亚氯酸钠母猪子宫泡腾片,并进行质量评价、片剂的稳定性考察、体外杀菌试验和皮肤刺激性试验。本课题通
学位
以纳米TiO2(P25)和具有共轭结构的聚氯乙烯衍生物(CDPVC)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TiO2/CDPVC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晶型、结构和组成等分析。结果表明:TiO2/CDPVC复合材料具有共轭结构,TiO2与CDPVC间形成了Ti-O-C
学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一组起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内部血供异常丰富。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PNETs。其中功能性PNETs由于临床症状明显较容易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查出,而无功能性PNETs在发现时大多已进展至晚期且伴有严重的肝转移。对于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除了使用化疗药物进
学位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导致的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脏病起病隐匿,治疗上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传统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于病情进展的预测多不敏感,FGF-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是成纤维细胞因子家族一员,是一种重要的调磷因子。α-Klotho蛋白是一种与抗衰老相关的单跨膜蛋白。既往研究发现FGF-23和α-Klotho蛋白在CKD(Chronic Kidn
学位
研究背景: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原发性神经系统性疾病,单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是最主要的症状,有时会双侧交替发作甚至严重者累及双侧,往往会伴随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偏头痛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十明确,主流学说认为偏头痛与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皮层扩散性抑制、基因因素以及生化因素等密切相关。在中医古代文献里,偏头痛又有“首风”、“脑风”等名称,祖国医学将“风邪”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