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参与配电网阻塞管理的充电策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puco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紧迫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因其环保、高效、节能等优势成为了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两大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围绕“五大战略任务”迎来发展高峰。但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也将对电网规划、稳定运行、控制调整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其中,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不确定性对电网运行带来了诸多影响,引起了包括负荷峰谷差增加,网络损耗增加等诸多问题。而且,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动汽车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有待深入挖掘。本文从如何合理有效地建立计及用户行为不确定性的电动汽充电负荷模型着手,分析大量电动汽车接入配网对系统阻塞情况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电力市场背景下实现电网侧经济效益的统一调度策略。进一步分析了电动汽车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并且提出了一种在充电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有序充电的调度策略。考虑电动汽车参与的配网阻塞管理问题的研究对配网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充分挖掘了电动车用户参与配网调度的潜力,为电动汽车接入配网后的管理策略提供了一种思路。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针对现有研究中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对用户行为随机性的忽视,根据用户出行目的、行驶里程、充电习惯等因素,分析用户充电行为特征。并根据用户特征和充电模式划分不同充电场景,分析了各场景下的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特性。基于上述分析,在英国交通部门公开数据库支持下运用蒙特卡洛法,模拟不同渗透率下的电动汽车聚合充电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提高,配网负荷波动增大,将会给区域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带来挑战。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探索解决方案。(2)基于电动汽车聚合充电模型,在IEEE33节点配网中,根据电动汽车渗透率和接入节点位置来划分电动汽车接入配网的不同场景,并对各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基于上述仿真结果,分析大量电动汽车接入配网对配网运行状态的影响:采用负荷特性指标和电压偏移指标评价仿真结果;在上述各场景下制定了每时刻系统线路阻塞情况判断机制,并分析各时刻各配网支路的阻塞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以及电动汽车接入节点远离平衡节点,系统电压稳定性降低,系统网损随之增大,阻塞线路数量增加,阻塞发生的时刻点数目增多。随着阻塞情况的日益严重,亟需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参与的阻塞管理策略。(3)分析了电动汽车群体参与电力市场的情况下,适用于配网阻塞管理的电力市场售电侧定价方式以及电力市场更新机制,提出了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参与的、以阻塞电价为信号的配网阻塞日前调度策略:建立了日前市场下针对阻塞问题的配网统一调度模型,该模型以单一阻塞发生时段的配网运行经济性最优为目标;上述模型中,采用功率转移因子来计算线路潮流以提升模型求解效率;并根据上述模型,给出了基于障碍函数法的阻塞电价求解方法。进一步,建立了考虑多时段配网运行经济经济性最优的配网统一调度模型。对上述全时段和多时段经济性最优模型,分别进行了IEEE33节点算例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在引导用户充电行为、缓解配网阻塞情况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4)在统一的配网阻塞管理下,提出了一种价格引导的充电站内有序充电策略,实现了通过管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来改善配网阻塞情况。首先,综合考虑用户到达时刻的概率分布特性,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站日客流量及充电需求模型。并且,基于价格弹性原理,建立了电动汽车用户对充电站服务费的需求响应模型。同时,针对用户因等待时间过长和价格过高而提前终止服务的特殊情况,制定了用户充电需求协调机制。基于前述模型和机制,建立以充电站购售电交易获利最优为目标的有序充电模型;并且提出了基于用户充电排队时间预测的用户满意度模型,建立了以用户平均满意度最优为目的有序充电策略模型。进一步地,采用熵权法建立综合考虑充电站和用户双方利益的有序充电模型,并在IEEE33节点系统下进行了算例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策略能够维持双方长期良性互动。
其他文献
O2O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O2O商业模式而产生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是结合线上、线下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既保留了长期作为课堂教学主流形式的线下课堂的积极作用,还能发挥现代高新科技和互联网资源对课堂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诗歌O2O教学模式是一种将O2O教学模式引入高中语文诗歌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由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两大部分构成。线上课程包括诗歌语言知识积累、诗歌背景资料收集、诗歌教学资源整合等基本
学位
城镇综合能源系统是指城镇区域内利用先进信息物理技术,协同整合异质多能源子系统,在满足城镇系统内用能侧多能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新型一体化能源系统。城镇区域内的供能方式除了常见的电能网络和天然气管网外,还会存在光伏和风电等出力随机波动性较大的分布式新能源,且城镇用能需求也因地因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城镇供用能方式的梳理和供用能典型场景的构建是顺利开展城镇综合能源系统的协同规划和优化运行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化石能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面临着逐渐枯竭的困境。海上风电作为储量丰富且未充分利用的清洁能源,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以及“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海上风电并网容量的不断增加,其输出功率的强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其次,海上风电场运行环境恶劣,其劣化过程受台风天气影响较大,且维护可及性较低,维护成本和维护停机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评判材料的可燃性,用于检测材料氧指数的氧指数仪也随之展开研究工作。但当前氧指数仪存在仪器存在利用率低、检测过程不透明等问题,器材资源的充分开发有待改善。本文结合当前物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一种智能氧指数仪共享运营系统,面向用户,将氧指数仪的检测服务作为商品,以订单形式呈现在商业化的网络平台之上,供需求方按需购买,并结合视频通讯技术透明化试验进程,搭建实
当前,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孕育发展,配电网中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未来配电网将朝着广泛存在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与微网的方向发展。相较于传统交流配电网,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具有可友好接入分布式电源、潮流可控性强、电能质量高、传输能力强的优势,是提高配电网应对系统不确定性能力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
学位
随着智能信息技术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综合能源系统中电热气等不同形式的能流之间的耦合日益紧密,终端用户用能形式多样化、用能不确定性大、用能舒适度要求高。同时,系统可采集和需处理的多能流信息量急剧攀升,这在为系统整体调控运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加强供需双方之间的互动、提高系统综合用能效率带来了可能。因此,对系统进行经济、快速、准确的能量优化管理十分必要。本文针对以智能楼宇和智能社区为代表的综合能源系统
弧线永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大、方便直驱等特点,在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的驱动控制系统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弧线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预测控制原理设计了双闭环预测控制系统,针对负载转矩波动和参数失配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扰动观测器进行补偿。论文分析了弧线电机的基本结构及数学模型,研究了预测控制的基本理论。针对弧线电机预测控制系统,设计了速度环模型预测控制和电流环无差拍预测控制,形成级联的双闭环预测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