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文氏家族文学研究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samall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洲文氏是明代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世家,自明初迁徙苏州以后二百余年,传承十数代,涌现了以文徵明为代表的众多文化名人,他们在文学、书画、金石、造园、科举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赢得了很高的声望。本文以长洲文氏的文学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该家族的源流世系和联姻关系之后,对该家族主要成员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进行依次论述。着重讨论家族成员在不同的时代和相应社会背景下的境遇、心态,以及这些因素对于他们的诗文乃至书画创作的反作用。通过对家族几代人的生命轨迹、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的考察,探求明代中后期同一家族士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操。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文氏家族的源流与谱系进行了追溯和梳理,其重点是对文氏苏州世系及其联姻网络的厘清,对该家族历代成员的生平大要及有艺文者的相关成就进行简要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世家大族由初兴到没落的发展历程和轨迹,探讨家族兴衰与时代变迁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后四章,分别对长洲文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和他们的(主要是文学方面的)成就进行专门论述。第二章详论了文氏苏州世系第二代文洪和第三代文林、文森的生平和诗文创作。突出展示他们作为家族初兴时期的先驱者对文氏家风形成的奠定作用和对后代子孙发展的激励和推动作用。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详细论述了长洲文氏最具声望和代表性的人物文徵明。从文徵明的成长环境、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逐渐形成、与当时名流的交往以及对后人和晚辈的影响等诸方面来刻画文徵明的生平,以地域为基本单位对其漫长一生的广泛交游进行划分和探讨,在诗文创作成就上,重点论述其以题画、山水、感遇、闲情为题材的诗歌,以及较能反映其缜密典雅特征的散文作品。第四章对文徵明之子文彭、文嘉兄弟以及文彭之子文肇祉、文元发兄弟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成就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论述。对于文彭和文嘉,重点突出其名门之后和艺术家身份对他们的行事和诗文创作的影响。对于名望稍逊的文肇祉和文元发兄弟,则在探讨其文学创作特色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他们对家学的传承、对家族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和对后代的家教培养之上,突出他们在家族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第五章则以文元发二子文震孟和文震亨为重点,对明末清初的文氏家族成员的经历和相关诗文创作进行了整理和研究。重点在于揭示长洲文氏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家族风格的转化,即从风雅之族向忠烈之族的转化,这一特征,不仅体现了文氏在科名一途达到顶峰之后与明王朝政权的联系程度日趋紧密的事实,而且揭示了该家族在明亡后迅速衰落的根本缘由所在。本文以家族成员个案分析为基础,以长洲文氏发展脉络为总纲,梳理探讨了这一文化巨族从生发到衰落的全过程,并以族人文学创作研究为契机,探索该家族兴起、兴盛之内在支撑力量,揭示其在江南文化世家群体中所具有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及其成功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正> 开年来,武汉市抢抓机遇,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花卉产业化,展现出诱人的前景——建设大基地,依托科技,逐步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区域规模布局。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使全
中国古代的王权制约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的滥用,弥补了制度的漏洞,延缓了专制王朝的衰亡。《周礼》是中国儒家学说的经典之作,该书中包含着丰
谭恩美,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小说一直是中外研究者争议的对象,但简单的把谭恩美的创作说成只是为了迎合西方对东方的猎奇心理或她只是个编故事的高手,未
本文主要研究在音乐特色高中小班化模式下开展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实验,提出在班级内部实施分层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多元评价模式。现代教育旨在关注每位学生,面向全
<正>1工程概述宝应站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梯级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与江都站共同组成抽江泵站向北调水,与江都站共同实现第一期工程抽江500m3/s规模的输水目标,并可结
教科书语篇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语篇,在教育和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教科书语篇一向关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教科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商业竞争愈加激烈,应收账款的增加将成为拓宽市场、增加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应收账款的增加势必会导致其风险的加剧,及时准确地对应收账款风险做出
<正> 随着城市消费层次的提高,高回报率的花卉业正成为我国传统农业中,继粮油、蔬菜、水果之后的第四产业武汉有着丰富的花卉品种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却未形成成熟的花卉产业,
周礼全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我国自然语言逻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而意义理论是其自然语言逻辑的核心内容。周礼全意义理论的形成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理论基础。在对
原始创新是大型工业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掌握核心技术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核心环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保证。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推进大型工业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