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已经从名不见经传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发展成占GDP近50%的重要金融体系组成部分。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产物,和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看似平行的机构,其实联系十分紧密。一方面,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为基础,因拥有高杠杆、期限错配和信用转移等特点,能比传统银行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融资量的需求。从收入模式进行对比,商业银行从“存贷利差”模式转向“佣金和手续费”模式。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因游离在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及其自身特点,放大了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而且,因为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存在,使得这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越来越偏离当局者的预期。 综上所述,影子银行对于金融系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度打压。本文就是旨在以较科学和态度和理性的思考,来分析影子银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式,并以此来提出相应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强化监管控制和疏导扶持。在可控的规模和风险下,让影子银行更好地为金融系统和国家经济服务。 本文在大量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多个渠道的数据收集和测算,得出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及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水平;然后,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以2003-2013年中国影子银行相对规模(影子银行总量绝对值/当年GDP)、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及相应控制变量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影子银行相对规模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根据模型分析,文章得出了结论,即影子银行相对规模对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具有阈值效应。随着影子银行相对规模值(总量绝对值/当年GDP)的不断扩大,将先提升国内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水平,到达阈值后,将变成导致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下降。最后指出应允许影子银行适度发展,同时提出完善金融监管和规范,加快相关立法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