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国民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可以说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定了生命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另外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优劣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可以说学前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奠基性工程。基于学前教育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和特殊地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独特地位,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重大意义,因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国内非常缺乏对于中职学校学前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本文以青岛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个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及文献查阅,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表现在:目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和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社会的组织形式、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就业方式等渐趋多样化,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传统社会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传统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表现为:课程安排时间偏前;课程目标设置过于理想化;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以及专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三是缺乏教育理念先进师德素养高尚的教师团队,表现为:中职学校德育教师通常并没有在企业或者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实践的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难以抓住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着力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脱节,不能解决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容易变成单纯灌输理论知识;而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偶尔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欠缺详细而周密的规划,致使职业道德教育无法与专业课相结合以形成有效地教育合力,削弱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效果;四是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手段单一,表现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关注对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和阐释,缺乏与专业的联系、缺乏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被很好的激发,也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情感以及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五是生源素质下降,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求职门槛对高学历的倾斜,致使我国民众对普通高中的追捧心理越来越严重,报考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初中阶段成绩差没有升高中希望的孩子。她们与升入普高的学生相比,往往存在更多问题,这样的生源素质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同时也使得职业道德教育难以取得更好的实际成效。最后,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以下对策予以解决:一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包括:学校领导层面重视并转变观念,在政策措施上予以配合;转变教育理念,打造师德高尚、素质全面、业务精良的德育教师团队;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实效性,包括:运用幼儿园作为教学场,拓展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利用实习和见习活动,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三是撰写校本课程,拓展教育内容,包括: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撰写校本课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优化教育环境,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四是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五是重视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能力。六是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