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生育结局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病例,按照入选标准共选取了98例,并将所选取的98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即把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的患者归为A组,共有42例;把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归为B组,共有56例。分别评价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情况、术后输卵管碘油造影输卵管通畅情况及术后3年内的宫内妊娠情况、重复性异位妊娠情况和不孕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选取的98名患者在入院时均生命体征平稳,无急性腹腔内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等症状,适宜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年龄、孕次、产次、停经天数、包块大小、血β-hCG值、腹部手术史及人流史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提示P>0.05。但在既往不孕史方面两组患者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意义,具体为A组有7人有不孕史,B组有2人有不孕史。2.术中情况两组患者的平均盆腔积血量没有差异,但在妊娠包块是否破裂、手术时间和手术失血量三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为A组患者的盆腔积血量平均值为120.25±50.02ml,B组患者为138.02±64.56ml;A组患者有20例出现输卵管妊娠囊破裂,B组有45例出现孕囊破裂;A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失血量为56.25±20.80ml,B组患者为30.12±16.83ml,;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3.23±16.23min,B组为48.32±15.86min。3.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情况A组患者术后有5例出现持续性异位妊娠,所占比率为11.9%,B组患者术后有1例出现持续性异位妊娠,所占比率为1.8%,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保守手术比输卵管切除术具有更高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4.部分患者的术后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结果在术后3~6个月内共有56人于门诊行HSG检查,其中A组有26人,B组有30人。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对侧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76.9%和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保守手术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为42.3%,因此比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增加了受孕几率。5.术后3年内的生育结局98名患者在术后3年内有54人成功宫内妊娠,有11人发生重复性异位妊娠,有33人未怀孕。具体为宫内妊娠方面A组有28人(66.7%),B组有26人(46.4%);重复性输卵管妊娠方面A组有8(19.1%),B组3(5.3%);在不孕方面A组有6人(14.2%),B组有27人(48.3%)。以上两组患者间的生育结局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成功宫内妊娠的54例患者中有26人在术后的前半年内怀孕,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宫内妊娠率逐渐下降,术后3年以后的宫内妊娠率极低。因此,应鼓励输卵管妊娠患者在术后尽早怀孕,在一次月经恢复后就可以妊娠。结论: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术后宫内妊娠率要高于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但同时也增加了持续性异位妊娠和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生。在临床上,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包块的大小和位置、患者的年龄、既往的不孕史和输卵管损伤史等情况来综合判断,以决定患者的手术方式,尽可能的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怀孕,在一次月经恢复后就可以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