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温室提供了植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可能性,但是,环境参数的优化控制始终是待解决的难题。因为不同的植物品系、不同的栽培方式、不同的生长阶段、一天中的不同时段要求不同的最优环境条件,且各个环境因子之间又存在着交互作用。因此要建立一个温室栽培作物环境优化调控的量化的专家系统是非常复杂的。 利用植物水势仪,本论文进行了土培及水培樱桃番茄的对比试验和各种无土栽培方式特征参数的试验研究,试图探索某种简单的试验方法求得植物和环境参数之间相关性。论文以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樱桃番茄为试材,利用浙江大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内的营养液膜水培设施和深水培设施,结合各种基质培比较试验,在测定分析叶水势等植物各生理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和通径分析,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无土栽培樱桃番茄的逆境适应性和关键技术体系,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对人工气候室内营养液膜(NFT)栽培和土培条件下樱桃番茄的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番茄植株性状和果实品质均优于土培,其叶片水势高,日变化曲线平缓,且根系活力强,表现出明显提高的生理活性。 (2)比较分析了营养液膜水培和盆栽土培樱桃番茄秋植时苗期叶水势日变化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天气晴朗少云时,土培番茄苗期叶水势日变化较大,而水培番茄苗期叶水势日变化相对较少,其趋势是随光照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升高。从叶水势的角度看,营养液膜水培番茄苗期对环境的适应性要优于土培。 (3)通过测定高温处理后水培和土培樱桃番茄的几项生理指标,研究了其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叶水势、光合速率、SOD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条件下土培番茄叶水势、光合速率和SOD活性大幅度下降,而水培番茄上述生理指标虽有下降,但幅度远较土培番茄为少,因此,水培樱桃番茄对高温的抗胁迫能力要强于土培。 (4)在华东型连栋塑料大棚内对一部分水培番茄和土培番茄设置遮荫网进行遮荫处理,观察它们结果期时在弱光环境条件下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弱光大幅度降低了土培番茄的根系活力、清晨叶水势和光合速率,水培番茄在遮荫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虽有降低,但程度较土培番茄为低。因此,水培樱桃番茄在保护地栽培中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要优于土培番茄。 (5)比较分析了营养液膜不同停水时间间隙灌溉对樱桃番茄各生育期叶水势日变化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进程,番茄清晨叶水势相应降低,在不同停水时间间隙灌溉中,间隙停水时间越长,番茄叶水势越低,日变化也越剧烈。相比之下,间隙停水20分灌水巧秒的灌溉方式既能节能节电,又能使番茄各生育期维持较高的叶水势。 (6)测定分析了华东型连栋塑料大棚内深水培栽培樱桃番茄时营养液液温日变化和溶解氧量的消减动态,结果表明:营养液液温与大棚内气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液温的日变化相对平缓。营养液溶氧量随栽培槽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深水培栽培樱桃番茄时,种植槽长度不宜过长。 (7)比较分析了不同固体基质培对樱桃番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加泥炭混合基质能提高樱桃番茄的根系活力,光合速率和叶水势,表现出明显优势的长势长相。 本论文以叶水势作为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的综合指标,明确了水培樱桃蕃茄有较土培更高的抗低温、抗高温、抗弱光照、抗强光照的抗逆境适应性,并且还以该指标检测了不同水培和不同基质方式的生理效应。在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多环境因子对叶水势的综合影响进行了通径分析。探明了水培樱桃番茄各生长阶段影响叶水势的主要影响因子。试验结果为建立植物栽培环境参数最优化调控提供了技术依据,为温室智能控制建立植物环境生理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试验结果表明,将植物水势和光合作用率结合起来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标示植物的抗逆境适应性和确定优化环境调控参数的特征参数的综合指标。今后可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