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绂《湖山书屋图》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初画家王绂在画史上以墨竹擅名,学界针对王绂墨竹画研究较为集中,山水画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某一具体作品的研究则更少。王绂为好友林钟绘制的《湖山书屋图》是其山水画代表作,该作品是典型以书斋为主题的山水画,画卷末有文征明、俞允文的题跋以及徐霖等人的鉴藏印章。本文以王绂《湖山书屋图》为研究重点,考证《湖山书屋图》的递藏情况,分析《湖山书屋图》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剖析《湖山书屋图》所隐含的隐逸思想,并阐述该图对后世吴门画家的影响。
其他文献
动态装置艺术发源于20世纪早期,当时工业大时代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它的科技性特征。现代化机械是当时最突出的社会符号,也是早期动态装置艺术创作的核心元素。而促使这一艺术门类形成的人文因素就是20世纪初期人们对于机械的审美态度的转变,人们这时开始意识到机械本身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之后,建筑领域的机械美学理论初步成形并向雕塑艺术领域进行延伸,受这一理论影响先锋雕塑家们开始积极地探索新材料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发掘雕
论文主要从植物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中的文化含义及情感共通性出发,分析“植物语言”中与人类共情、共生的内涵。植物,作为独立于人之外,与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生命体,有时被奉为是神的化身,有时甚至被我们忽略。这样伟大而平凡的文化精神气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植物与人是什么关系?在艺术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艺术家又如何把植物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用作品引起观者的共振?希望通过本文,我可以梳理和总结出这些问题的一
学位
中国自古以来具有注重“形象”的文化传统,从观物取象到观象求影再借影示形,艺术家们通过借助“剪影”符号处理艺术造型这一方式,创造形神兼备、物我合一的艺术作品,使艺术形象焕发心神拥有灵魂。本文雕塑中的“剪影”不只是客观事物的剪影轮廓、也不只是雕塑自身的投影形状,而是通过造型手段创作的呈现出丰富感情和深刻感受的饱满意象;剪影不表现细部和质感,更多的通过影的造型表现客观形象;它是具体形象的简化,是人们内心
学位
中国的佛教造像发展受印度原有宗教与神话元素的影响,时常呈现人兽形象相结合的独特造型,这些形象广泛存在于佛教造像发展的各个时期,它们类别众多且特点各异。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吸收中亚文化部分特征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宣传佛教,中国古代的传统神话符号承担了重要的催生作用,使得佛教造像中出现了大量人兽结合的形象。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人兽结合的造像具有教义说法、祥瑞征兆以及威慑人心的象征作用,在造像
学位
今天,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之处,在建筑学、生物学、纤维艺术、计算机科学和数字制造领域之间,出现了一种交融的蓬勃态势:将纤维形态学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构造方式和表现手段,通过数字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M))的方式和策略进行创作。这是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正在逐渐改变着今天“视觉游戏”的规则。但是,仍没有专门的名词或概念来形容、解读、归纳这种趋势,从艺术评论到访谈、甚
学位
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法国博韦(Beauvais)、哥布林(Gobelin)、奥布松(Aubusson)手工挂毯工作坊先后被任命为法国皇家挂毯工作坊之后,它们根据皇室派遣的图稿来编织挂毯作品。其中在巴洛克至洛可可时期编织的“中国风”挂毯作品,引起了挂毯专家与历史学家的关注。多件大尺幅的系列挂毯为人们展示了17-18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学习和模仿的过程。并且,这些“中国风”挂毯对中西
学位
本文主要是对1979年以后学院体系下的中国当代具象雕塑进行研究。中国的学院雕塑体系是培养中国雕塑人才、推进中国雕塑发展的重要教育机制,自中国雕塑学院体系建立以来,从最早引入西方古典主义的“法式”雕塑教学体系,到新中国成立后推崇科学化、规范化教学理念的“苏式”雕塑教学体系,再到21世纪后逐渐形成的多元化的当代雕塑教学体系,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  自中国学院雕塑体系建立以来,始终是以写实作为雕塑基础教
学位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从近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路高歌猛进,乡村逐渐被时代和社会遗弃。在日本,面对乡村日益衰败的困境,发端于21世纪初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和之后的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以当代艺术为触媒、以文化观光和生态旅游模式为依托,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有效地促进了两地的活化和振兴,并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当下,中国已经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2013年中央政府更是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奋斗
学位
当代,城市内河道与城市生活的距离愈加遥远,为了重新拉近人与河道的关系,重现人河交织的场景,应该引导内河道回归城市生活。以回归城市生活为核心,城市内河道功能演进为重点,打造活力、现代的内河道空间,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重建河道与城市生活之间的联系,设计真正以人为本的城市内河道环境空间是当代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内河道环境现状,研究了城市生活对于内河道的需求,以及内河道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常玉,一位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巴黎画坛享有声誉的东方画家。但在国内,徐悲鸿、林风眠都被大家广为人知,近年来,大家对民国女画家潘玉良也渐渐的发掘出其在艺术史中的价值,而知道常玉的人却少之又少。其实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有同样的留学经历,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这不禁让笔者对常玉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  本文是对常玉的油画艺术研究,从常玉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来引出他的艺术历程。笔者通过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