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暴力事件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常态,其舆论场呈现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博弈,往往后者甚嚣尘上,给社会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把握非理性舆论的动态发布规律,并实施有效的引导与控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通过对近年来一系列网络暴力事件的舆论生态加以研究,笔者发现网络暴力事件的非理性舆论一般爆发于网络论坛与微博,引起热议的话题一般涉及社会公平与道德,并通过多媒体的互动融合形成网络新磁场。一般来说,它主要采取文字上的攻击、网络恶搞与谣言、网络侵权方式加以表达;大致呈现出情绪情感的偏激化、思维方式的非逻辑化及行为表达的偏激化等特点。网络暴力事件中非理性舆论的形成,存在多种因素的相互制约。从网络传播主体来说,“三低”人群占主导的失衡网民结构和“法不责众”的网民心理特征是诱发非理性舆论产生的主要动因;网络媒体的负面议程设置也会助长非理性舆论的膨胀;而社会现实矛盾的激化和表达渠道的不畅通,是导致非理性舆论产生的强大“催化剂”。网络非理性舆论的引导与控制必须由政府、媒体和公众协同作战。首先,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净化网络空间,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以消解网络谣言,同时加强对自媒体舆情监测及时疏导民意;其次,网络媒体要合理设置冲突性议题的报道框架,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增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互通;最后,网民要培养理性思辨精神,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