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中医辨证属于风热犯肺证和痰热壅肺证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轻症的患儿予蒿芩麻杏石甘汤口服与运用阿奇霉素治疗的疗效比较,观察中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收集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儿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纳入符合入选标准共44例患儿,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口服或静点;治疗组予蒿芩麻杏石甘汤口服。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指标(咳嗽,痰壅,发热,肺部听诊,胸片)、次要指标(精神,面色,食欲食量,恶心呕吐,口渴,大便),实验室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的比较,观察中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通过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IL-10和TNF-α,探讨中药的作用是否是通过对IL-10和TNF-α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来实现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后的咳嗽、痰壅及主症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咳嗽、痰壅的症状,减轻主要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治疗后听诊、胸片和发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说明促进炎症吸收,缩短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食欲食量、大便及次症积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食欲食量、调节大便、减轻次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病情分级、疗效分级及疗效评定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的病情分级、疗效分级及疗效评定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治疗后的精神、面色、恶心呕吐、口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次研究尚不足以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精神、面色、恶心呕吐及口渴。治疗组的IL-10、TNF-α和IL-10/TNF-α.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IL-10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TNF-α和IL-10/TNF-α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后的IL-10、TNF-α及IL-10/TNF-α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次研究尚不足以说明肺炎支原体患儿的IL-10、TNF-α和IL-10/TNF-α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证和痰热壅肺证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轻症的患儿,蒿芩麻杏石甘汤在总体疗效(如病情分级,疗效分级,疗效评定)较阿奇霉素疗效相当,症状改善(主症,如咳嗽、痰壅;次症,如食欲食量、大便)方面较阿奇霉素有明显的优势。该方案有效、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蒿芩麻杏石甘汤治疗风热犯肺证和痰热壅肺证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轻症,疗效确切,可适度推广的临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