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我国支农扶贫工作生力军的小额信贷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里的重要一环,为贫困人口提供资金支持,扶助农村产业发展。近年来,扶贫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小额信贷机构却出现了发展瓶颈,机构数量逐年下降,涉农贷款支农目标偏移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因此探究小额信贷机构双重目标协调性问题,寻找协调小额信贷机构社会目标与财务可持续目标的方法与措施,对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界定双重目标和使命偏移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支农扶贫工作生力军的小额信贷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里的重要一环,为贫困人口提供资金支持,扶助农村产业发展。近年来,扶贫工作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小额信贷机构却出现了发展瓶颈,机构数量逐年下降,涉农贷款支农目标偏移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因此探究小额信贷机构双重目标协调性问题,寻找协调小额信贷机构社会目标与财务可持续目标的方法与措施,对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界定双重目标和使命偏移内涵,小信贷双重目标协调性诸多理论的前提下,剖析了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现状,发现小额信贷存在供需不匹配,小额信贷机构存在支农扶贫使命偏移,机构自身经济难以可以持续发展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本文以中和农信公司为例,探寻中和农信公司双重目标协调性的实现情况。中和农信公司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现实需求,设计贷款模式,提高农村贷款可得性;针对小额信贷特点,设计风控模式,降低不良贷款率;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不完善,多元化公司服务体系,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公司多元化融资以解决资金难题、推进技术创新以提升发展质量、管控贷款利率以实现双重目标的协调。虽然年化利率偏高,但中和农信公司在保障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了精准、有深度、有广度的扶贫。
关于中和农信公司案例的总结,对中国加快小额信贷机构稳定持续发展、农村金融系统的健全具备重大的现实价值。因此本文从机构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出发,分别给出对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提供支持的相关政策建议。在金融机构方面,机构应该提升扶贫深度与精准度、优化运营模式、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在政府角度,相关部门应该将小额信贷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为小额信贷机构颁发牌照、树立有利于小额信贷发展的公众意识。
其他文献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实现“加速跑”,其要素的投入-产出率不断提高,与东部地区相比要素比较收益差距逐渐缩小,而生活成本差距却愈加拉大,因而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要素向西部地区回流现象。要素流入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同时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不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并在资源禀赋、要素成本比较优势、政策优惠的多重“拉力”作用下,带动产业由东向西转移。那么要素流动是否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而
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对老年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老龄化的快速推进,慢性病发病率的提高,老年人口失能率增长,失能老人规模迅速扩大,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日益凸显,失能老人个人和家庭长期照护财务负担加重。我国城乡之间长期存在二元结构差异,城乡之间在经济环境、政策制度、医疗服务、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在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影响下,家庭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由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呈现出明显回落。政府为稳增长而实施的需求刺激政策在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伴随着“三驾马车”边际效应持续递减,以及发展策略造成的供需结构性失衡日益凸显,我国经济政策的重点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提出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确定了“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政策任务。在此过程中,金融能够通过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发挥对
随着金融业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关于我国证券市场交易制度改革的呼声渐高,而作为衡量证券市场质量的指标——价格发现能力(定价效率),它是否受T+1交易制度的影响,对于证券市场交易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论文聚焦T+1交易制度的限制对证券的市场价格发现能力(定价效率)的影响。 目前对于价格发现能力的研究并未与T+1交易制度联系起来。要么只是单纯的T+1的实证分析,要么只是单独研究价格发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战略目标,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4,尽管相较于2018年的2.78有所下降,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共享发展,依然是我国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传统金融行业注重资本的快速积累,强调金融发展的深度,从而使得部分低收入群体无法享有基本的金融服务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一个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其风险承担水平影响着企业的创新决策。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是企业追逐市场高额利润并愿意为之付出代价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冒险行为和选择投资项目的风格。公司治理对公司的冒险行为有影响,合理地使用公司治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并减少代理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关注信息披露对于
近年来,投资过热现象非常普遍,学术和商务各界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上面。现代公司治理过程中,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企业的剩余收益全部归其所有,高管只是代为保管并且行使企业资产的配置权,只能通过所掌握的控制权获得收益。因此管理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出于自身获利的动机将有可能选择有损于股东权益的的投资项目,甚至是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进而产生非效率投资行为,建立合理的高管股权激励是缓解代理双方利益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是在这过程中也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股价崩盘。同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市场发生股价崩盘的现象也较为频繁。股价崩盘会造成投资者损失,资源错配,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因此研究如何预防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自从Jin和Myers(2006)从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提出了“坏消息窖藏理论”,后来的众多学者也是基于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自然灾害频频出现,中国遭受到巨灾影响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国内的保险业及再保险行业已经无法解决分散巨灾风险的问题,而且仅依靠政府救助巨灾,代价巨大。为了满足分散巨灾风险的需求,利用有效的市场手段来发展巨灾债券,解决好巨灾保障问题。近年来,巨灾债券已经在国外发行实施,运行机制日臻完善,目前研究表明,巨灾债券是能够有效分散巨灾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我国金融机构众多,但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