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了解大学生手机软件使用动机和行为的情况,本文以使用与满足为理论框架,将动机作为外部变量整合进技术接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影响大学生采纳和使用手机软件的主要用户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结论提出了一些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手机软件推广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进行概述。第二章是对手机软件进行文献综述。具体包括手机运行环境综述(包括手机软件的定义、手机软件的发展进程、手机媒体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的综述(保罗受众心理相关理论、基于手机媒介的使用动机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综述、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综述)第三章是本研究进行的具体研究设计。首先阐述了本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在综述了基于TAM模型的基础上的手机实证研究后,通过前期的文献综述和焦点小组,对修正后的模型变量进行定义,并制定了本研究的测量量表和研究假设。第四章详细地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讨论,主要采用了信度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手机软件采纳行为T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第五章是结论与展望,总结了大学生手机软件使用动机与行为的整体情况,并对影响大学生采纳手机电视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手机软件开发商提出了。第六章是本研究的可行性与不足。根据研究调查结果,关于大学生手机软件的一些思考。在“内容体验”方面,手机APP开发商应更加注重手机软件的优质操作界面,加强手机软件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运行速度。软件商应结合手机硬件的本身特点,致力于开发更稳定,用户界面更友好的手机APP。“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地相关性,甚至高于“自我效能感”和“感知易用性”之间的相关性。大学生认为能“通过手机软件高效率地完成所有任务”较之手机APP的易用性更为重要,他们愿意且有能力花费一定时间去学习新的、有用的手机APP,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完成任务。总而言之,软件商应更多的调研市场,了解细分需求,做出自身软件的特色,另辟蹊径以功能打动用户。本文较为全面的回顾了手机APP的发展现状,技术接受模型及手机软件用户行为相关研究,开展了手机APP使用情况调查,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取得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因此,商业推广者要细分目标用户,做好不同用户群体的受众调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推广,就能取得手机软件市场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