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当代学生在校期间受教育时间最久的一门课程,作为人的社会化的最后阶段,高等教育中公共体育的定位决定了其应达到的目标不是阶段性的,而要追求更长远的效应,因此个性化的理念也得以在体育教育领域中不断发展。2016年4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上海市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课程改革的通知,并在5月公布试点学校名单,其中上海市十所高校被列为试点学校。改革工作进行至今已将近三年,各试点高校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产生了一系列的推进作用。本文基于个性化的视角,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试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后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成效,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并得出如下结论:1.上海市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工作进行的较为顺利,各试点高校能够按照要求并且根据各自高校自身特色开展工作。2.课程改革至今,各高校的课程项目设置较为丰富,且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体化建设;另外学习评价体系还需要继续完善。3.师生对上海市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评价及满意度普遍较高,但两者有差异;其中学生对“三自主”选课模式的满意度仍需进一步提高。4.通过近几年上海市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包括:使课程项目更加多元化、课外活动更加个性化、课程内容更加专业化、学习动机更加多元化、考核指标更加人性化、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5.上海市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学习态度有待提高;学生选课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学习评价标准有待修缮;体育理论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师资职后培养有待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与开放利用率有待增加。从个性化视角下来看,上海市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各高校应该继续加强课程改革力度,根据发展需要及时的更新改革内容,不断扩充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强度同时应该注重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不断更新授课方式和教学手段,以此来改变学生对体育的消极态度,逐步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